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生之嫡子攻略_244(2 / 2)

  林彦弘想,若不是李景殊与他的魂现“体型”差别太大, 那个大家伙很可能会像景熙的执夷幼崽一样,抱着人的腿蹭来蹭去,想甩都甩不掉。

  大概是因为想到了小景熙和小执夷, 林彦弘虽不能表现出可以看见那个庞然大物的样子,但对身体孱弱的李景殊的态度总会缓和几分。

  ——祺王胜了,这位三公子已经落入“敌营”,不一定能享受胜利的果实, 但祺王败了, 他却一定是“乱臣贼子”, 人人得而诛之。

  林彦弘观察几日, 发现李景殊心态十分平和,并没有丝毫被父亲抛下做弃子的自怨自艾,甚至有份求仁得仁般的坦然欣慰。

  他留在西沧,对西域的每一块地方都如数家珍, 对边境的每一层关卡都了若指掌,仿佛把整个舆图都牢牢记在心里。

  林彦弘新少年成名,一直被别人称作天才,但他自认不过重活一世,比同龄人多读了几年书,也比较刻苦,这才勤能补拙, 争了上游。

  他是亲眼见过名符其实的天才的,其中最让林彦弘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青桐书院的瞻河先生。

  瞻河先生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凡是看过的诗句只要诵读几遍就能记住。

  哪怕是那种艰深的古卷,只要瞻河先生能够读懂其内容,背诵下来只是时间问题,有时候旁人可能要花上数月才能弄清楚的东西,他很快就能整理出条理。

  林彦弘为林佟氏守孝回到青桐书院的时候,为了让他能够不落下进度而影响接下来的科考,瞻河先生特意给他“开了小灶”,亲自督促他做学问。

  林彦弘做的文章,自己都未必能完全背下,但瞻河先生却能记个大概,偶尔还能做出“上次你做的那篇,词句虽然不够丰满,但立意极新,我很喜欢,这篇文字是进步了,可惜立意略逊一筹”一类的点评,显然是把林彦弘做的文章都记在了心里,常常令林彦弘惊叹不已。

  不过林彦弘发现李景殊的“过目不忘”和瞻河先生过目不忘的本事还略有不同。

  瞻河先生的过目不忘主要表现在对文字的记忆上,但李景殊的,却是重在对地形地貌的掌控。

  也许正因为李景殊不可视物,所以需要用心“记”下那些山川地貌,西域的山脉、河流,每一道沟壑,只要西沧的舆图上出现的,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若说有什么不足的,那就是他受身体原因所限,终究没有去过实地,如果因为绘图者的限制和错误,舆图与实际存在差别,他就无法自行更正了。

  林彦弘不知道李景殊这个本事是先天就有,还是后天训练所得,总之发现对方有这等本领,林彦弘对有才能的人向来敬佩有加。

  他私下与李景承道:“以李景殊的本事,若非他是祺王府的三公子,将来在西域,必定有一番成就。”

  “若非他是祺王府的三公子,又如何能看到如此机要的舆图和沙座?”

  李景承见林彦弘称赞李景殊,脸上倒是一如既往的冷峻,只是语气里酸酸的,就差没把“他这点本事不算什么”挂在嘴边。

  林彦弘骤然听他的话,一开始还觉得有道理——欲带其冠,必承其重……诚然,祺王之子的身份限制了李景殊的未来,但不可否认也曾为他带来普通人得不到的资源。

  后来又围绕李景殊聊了两句,林彦弘发现李景承光顾着擦着他自己那柄剑去了,对关于李景殊的话题表现得兴趣缺缺,这才终于明白他的世子殿下又犯了“老毛病”。

  林彦弘心中好笑,但不表现出来,只把手搭在对方肩膀上,顺势捏了捏:“今天累不累?”

  这一连数天,李景承往返边境数城,虽有极其给力的“坐骑”,还是十分辛苦。

  裕王世子明明已经高大得快追上其父,但老老实实坐在林彦弘面前的时候却显得十分“乖巧”,听他关心自己,嘴里哼哼唧唧说“累”,就跟小时候跟他胡搅蛮缠时一个样。

  林彦弘只当是哄他,也不戳穿,甚至还道:“那我给殿下捏捏。”

  一遍捏还温声问他“舒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