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节(1 / 2)





  齐王妃却抿

  嘴浅笑:“嫂嫂或许并没想过主动亲近淑妃,但淑妃却是绝对会要主动来亲近嫂嫂的。我差不多都能猜得到淑妃会怎么做,她定会一边表示自己不想破坏嫂嫂与皇后的感情,一边却又挖心掏肺的对嫂嫂好。”

  “嫂嫂的心也是肉长的,别人对你好久了,你自然会愧疚。”

  说起这个,唐细忽然想到了那本郭昭训从长春宫带来的书。方才,她还在认认真真看着呢。

  而那本书,是淑妃花了几个月心血亲笔写出来的,只因当初在慈宁宫的时候,她曾表露出过她喜欢双面绣,想学。

  记起这个来,唐细心一拎。有些杂乱的念头在脑中一闪而过,但唐细并未表现出来。

  对齐王妃,唐细客气,但却不能掏心掏肺。所以,她只能附和着道:“弟妹的话,我记着了。弟妹放心,便凭我是皇后娘娘的儿媳妇这个身份,我也知道该怎么做。”

  齐王妃却起身,朝着唐细福了下,才说:“也不知道今儿是不是给嫂嫂带来了困扰,希望没有。”

  其实齐王妃心中也没有对唐细这个嫂子抱有多大希望的,毕竟,立场和处境都不一样。正因为她明白,所以也不强求。

  送走了齐王妃后,唐细心中却一直把她方才说的话默默回味。不管是淑妃,还是皇后,其实于她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人,她也不知道该去相信谁。

  但若淑妃真别有用心的话,倒是可以试一试。

  唐细不便去长春宫,若想见淑妃,倒可以去太后的慈宁宫。淑妃是常去太后慈宁宫请安的,所以,隔了几日,唐细便在慈宁宫碰到了她。

  离她挨皇后的罚已经大半个月过去了,如今脸已经好彻底了,面上再瞧不出丝毫红肿来。

  有十多日没见,再次相见,淑妃对唐细有说不出来的感激和欢喜。

  太后歇下后,淑妃悄悄拉着唐细去了外间说话。虽然之前已经交代郭昭训感激过了,但淑妃还是亲自道了一遍谢。

  唐细只道:“原该亲自去看你的,只是……”

  “你不必说,我明白的。”淑妃心中似乎很高兴,她温柔的眉眼里皆是笑意,“你若亲自去看我,怕皇后娘娘那里不好交差。”

  唐细点点头:“多谢淑妃娘娘体恤。”说罢,从阔袖中掏出那本书来,递给淑妃,“一直找机会想要还给你,今儿总算遇到了。这是娘娘的心血,我不敢占为己有,也怕自己手脚笨,会毁了娘娘心血。”

  第037章

  淑妃没伸手去接, 只笑着推辞:“太子妃实在跟我客气了,也不算什么心血,就是一份心意罢了。在宫里,难得能遇到你这样的知己, 我心中实在高兴。宫里不乏绣技精湛的女史, 我这点手艺,不够看的。难能可贵的是, 遇到了你。”

  “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高兴。”

  宫里不缺贵人,淑妃这样出身的, 其实就算有皇帝的几分宠爱, 也活得小心翼翼。这宫里的妃嫔,要么是如皇后那样的名门贵女,要么,就是像李贵妃那样从小活在皇宫里的宫婢。

  宫婢有心计, 贵女有身份, 就她什么都没有。

  “我出身不好,或许你也已经知道了一些我曾经的不堪往事。如今虽为妃位, 却也是许多不得已。娘娘,遇到你,真是我的荣幸。”

  淑妃大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架势,因她实在过于温柔热情, 唐细本来坚定拒绝的心, 倒也软了几分。

  这样脾气好的一个人, 要她怎么忍心拒绝她的好意?

  但唐细忽然又想到那日齐王妃对她说的话来,软下去的心,又渐渐一点点硬了起来。唐细认真耐心听完淑妃的感慨,依旧笑着婉拒道:

  “我与娘娘处境相同,都是出身较低,在宫里同样要低着点头才能活得下去。娘娘对我的好,我心中记着,只是……我实在不能收这样贴心又贵重的东西。我怕万一叫皇后娘娘知道了……”

  “我明白。”淑妃终于妥协松了口,从唐细手中拿过那本书来,抬眸望着人,目光未变,依旧柔柔的,很温暖,“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倒是可惜了。”

  唐细笑着,扶着她于一旁坐下来说:“不可惜。这书落在我手中,不如留在娘娘手中来得合适一些。日后,或许可以留给未来的赵王妃。”

  淑妃却笑,苍白无力:“赵王哪里来的妃。”

  唐细一面于炕桌另一边缓缓落座,一面道:“赵王也有弱冠之年了,如今太子齐王又成了亲,很快就轮到赵王殿下。”

  淑妃只是沉默,没再说话。

  见她不提此事,唐细心里猜测着,怕是赵王亲事不顺。所以,也就识趣的没再往人家伤口上撒盐。

  果然,赵王的亲事的确轮不到淑妃做主。唐细离开慈宁宫去坤宁宫给皇后请安的时候,恰好皇帝也在,帝后二人好似在争论赵王亲事一事。

  唐细去坤宁宫的时候,齐王妃已经在了。见唐细过来,齐王妃忙朝她走来,悄悄将她拉到了一边去。

  帝后争执声似乎有些大,唐细听到了是关于赵王的,忙小声问齐王妃:“父皇母后要为赵王选妃了?”

  齐王妃点头,朝内殿探去一眼后,才说:“母后替赵王选中的人,淑妃不满意。淑妃倒不敢说什么,她私下里跟父皇说了,父皇便来找母后商议。母后就坚持说那鲁家姑娘好,为人憨厚老实,最是稳重,堪配赵王。”

  从前唐细对京城里的局势不太了解,但自从来了京里后,自然是用心去了解过的。脑子中迅速把京城但凡有些名气的勋贵人家都过了一遍,倒不知道还有一个鲁家的。

  于是问:“哪个鲁家?”

  齐王妃撇了撇嘴,这才说:“鲁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如今也算得上将门。鲁姑娘的父亲,如今在我父亲手下当差。”

  孟国舅爷手下当差的将军大大小小有很多个,但这姓鲁的却不太值得一提。不过,虽然鲁家门第不高,又没什么根基,但鲁家却是对孟家十分倚仗和忠心。

  齐王妃是明白她姑母的用意的,她是不想给赵王找个身份高的。

  若是赵王娶了这个鲁家的姑娘为王妃,那么赵王妃便算是孟家人。日后,对赵王,也好掌控。

  有点心机手段也不是什么坏事,齐王妃只是觉得她姑母行事过于表面化了些,不会在皇上面前迂回。她这样做,只会让皇上更加怜惜那淑妃。

  一句“如今在我父亲手下当差”,唐细便彻底明白了,也就没再细问。

  内殿帝后争执声越来越大,唐细齐王妃两个想不听到都不行。两人也怕帝后争执又打起来,不敢离得太远,索性就光明正大听了。

  殿内,皇上冷俊的脸上满是阴霾,似是布了层霜一样,冷眼瞪着皇后:“你就非得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