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2节(2 / 2)


  皇上说:“既是你东宫之事,有人犯了错,你自己看着罚。那几个东宫的奴才,朕就不宣来问话了,太子既说是有,那朕便相信。”皇上到底是倚重太子的,也怕若是此事他处置不公,会有损他们父子间的感情,所以,皇上倒也没说让太子从轻发落。

  伤害储君,关乎国本,皇上还没那么糊涂。

  不过,皇上没让太子从轻发落,太子倒也没赶尽杀绝。到底留了郭昭训一命,只是从此蒹葭殿便真成了东宫里的冷宫,一应用度削减,只留了一两个粗实婆子供她使唤,日子大不如前。

  太子这么做,倒不是念着淑妃的情,只是留着郭昭训一命,还有用处。今儿他一番试探,显然是探出了点情况来。从前只是有所疑心,如今倒是更加笃定了,他中此奇毒,怕真是淑妃姑侄所为。

  只是郭昭训一事此次未把淑妃牵扯进去,而他也瞧得出皇上对淑妃有情。所以,在没有拿出十足十的证据来前,他不可能会打草惊蛇。

  留了郭昭训,或许日后有可用之处。这是其一,其二,此番倒也是做给皇上看的,做给宫里所有人看的。他越是对郭昭训宽容,便越是会把淑妃姑侄推至风尖浪口。若他真一怒之下要了郭昭训的命,且不说别人会说他无情,便是皇上,怕也会因此而更怜惜淑妃一些。

  淑妃年前的这段日子可当真是不好过,郭昭训一事传得后宫沸沸扬扬,很多人自然也对淑妃指指点点,说太子对她真算是仁至义尽了。而与此同时,唐细也日日去慈宁宫请安,顺便向太后宣扬一下那日太子“九死一生”的危险处境。

  储君只能与一人行房一事,说起来不光彩,且也关乎皇嗣。所以,外头传的都是,说昭训争宠不成竟起了毒心,有意给太子下毒。

  太后听到的也是这样一个版本的说法,本来就已经不待见淑妃了,又有唐细日日去陪她说话,自然更是不愿再见淑妃。

  淑妃先后失了东宫和慈宁宫两大靠山,如今在宫里,日子倒大不如前。但她能忍,日日把自己关在长春宫内,吃斋念佛,以此求心静。

  唐细虽然在太后面前说是郭昭训给太子下了毒,但她知道不是这样。所以,每回这么说的,时候,倒有些心虚。

  回来的时候,也会在太子面前抱怨。

  “对别人说谎,只要是于殿下有好处的,我也不会那么在意。可在皇祖母跟前说谎,我总有些自责愧疚。皇祖母待我那么好,我却不能对她实话实说,真怕她日后知道实情后会怪我,不理我。”

  太子闻声朝她看来,道:“倒也不算期满她老人家,郭昭训的确是有害孤之心。”

  唐细不太明白,但也没细问。她觉得,或许于太子来说,给他下那种下作的药,也是伤害身子的一种方式吧。

  唐细本来不打算细问的,但太子却有话与她说。太子倾腰来够过她软绵的小手,揉在掌心,一本正经的说:“孤有一件事瞒着你,深思熟虑后,觉得还是有必要与太子妃实话说的好。”

  第067章

  唐细有些被他这一本正经的架势吓到了, 其实郭昭训一事,她也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具体哪里不对劲, 她说不上来, 所以, 也就没问。可现在太子说有事情是瞒着她的,她心下一时胡乱猜测起来。

  很是担心,不知道是何事,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但太子说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打算告诉她的,能让太子反复沉思之事想来是大事。所以,她也跟着严肃起来,并且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被太子拉着手, 唐细跟着他的力道顺势挨着他坐下。太子还没开口说的时候,她也不多问,只说:“殿下说, 臣妾听着。”

  这么些日子相处下来, 太子到底是把她当作自己人的。所以,对于瞒着她此事, 他颇为愧疚。

  所以, 在告诉她真相前,先和她致以歉意:“你我夫妻,孤有些事情本不该瞒着你。不过,此事关乎重大,真正的凶手又还没抓到,孤之前觉得告知太子妃也只会徒增太子妃的烦恼, 所以便没说。”

  “但今儿发生了郭昭训一事,孤想,也不能再瞒着太子妃了。”

  “太子妃可还记得,孤与你提过,当初因中有奇毒,流落民间,后与太子妃做了夫妻,是太子妃解了孤的毒?”

  唐细点头:“臣妾自然记得,当时臣妾还未入东宫,殿下特意把臣妾唤进东宫来与臣妾说与此事的。”

  太子继续道:“孤当时话只说了一半。太子妃的处子之血解了孤的毒,但若是孤日后再宠幸别的女人,于自身会有大损。当初郭昭训扮作男子暗藏军队随孤去了北疆之地,孤中毒的时候,她也在。”

  “她是通医术之人,不会不知道下药欲夺宠此举对孤的伤害。既是知道,却还这样做,说她下毒欲害孤,也没错。”

  唐细听后十分震惊,她竟然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内情。她原只以为郭昭训是想争宠,可她当真就毒辣到起了谋害太子之意。

  惊讶之余,唐细艰难吐字,道:“臣妾……臣妾是万万没想到。可若是这样,殿下……”唐细话到嘴边,却没立即说出口来,她是稍稍思考了一下,这才问出来的,“殿下既然知道郭昭训有歹毒心肠,为何又对她网开一面?”

  她原以为郭昭训只是行下作之事,殿下只是夸大了这件事,郭昭训罪不至死。可若是这样的话,那她的罪过真就大了。殿下只是削减了用度,却并不算是实质性的惩处,难道,殿下还在念着淑妃的旧情?

  又或者,是念着这郭昭训的旧情。

  虽然殿下对她并无男女之情,但至少是一起长大的,总归不可能没有半点情意。

  太子却道:“孤还留她一命,不过是想日后拿她对付淑妃。若孤猜得没错,孤身上的毒,乃是这位昭训所下。”

  唐细轻蹙了下眉心,认真想了想,倒也明白了。

  若这种奇毒真是郭昭训下的,倒真说得通。这种毒,要不了性命,但却能让中毒者只钟情于一人。郭昭训深爱着太子,求而不得,故而起了下这种毒的心思。当时太子身在边疆,她是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条件的。若当时与太子行夫妻之实的是她,如今怕得太子独宠的人是她。

  可她机关算尽,却没想到,太子失去记忆后竟然失踪了。

  太子失踪,跑去榆桐,被她父亲带回去,安排入赘唐家……所以,她这算是捡了郭昭训的便宜了?

  唐细一时心情复杂。

  她道:“郭昭训这么做,的确有可能。她爱慕殿下多年,有动机,当时又随太子在塞外,有条件。只是,方才殿下说要拿她对付淑妃,难道,此事淑妃也知情?”

  太子点头:“这么大的事情,若无淑妃在背后支持,她也不敢。”又说,“事出之后,她回了京入了宫,估计也是知道待孤回京她再没很好的机会入东宫,所以,姑侄二人便找了托词让父皇钦点她入东宫为妾。”

  “若不是母后当时阻拦,或许父皇会许她以良娣之位。”

  唐细道:“当时亏得有母后在,如今看来,母后才是洞察秋毫的那一个。”夸皇后英明,倒衬得贬了他这个太子,唐细意识到不对,忙又说,“淑妃心机深沉,从一开始便处心积虑,殿下当时还小,被骗也正常。”

  小的时候不懂事的时候,太子对淑妃的确是真有感情的。尤其是每次去坤宁宫挨骂后再去长春宫时淑妃待他百般体贴温柔,两相对比,他更觉得淑妃是这世间最好的母亲。

  他甚至想过,若他真是淑妃的亲儿子该多好。

  后来渐渐长大,心中自有自己的看法。最开始疑心淑妃的时候,他是不愿意去承认的,后来渐渐的,倒也麻木了。

  且长大后,他去后宫的日子也日渐少了,感情也不如小的时候那么浓烈。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