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节(2 / 2)

  “前两天部队来电话说我爸妈都牺牲了,我就是想打电话问问到底怎么回事,上次传话也没传明白。幸好家里有部队的电话,要不我还真是没有办法。”张红梅情绪低落低着头捧着一碗热水坐在那里,悲伤的情绪影响到了李菊英。抻过一把椅子坐在张红梅的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

  第10章 10真心难过

  “孩子,不要难受,现在是共产主义社会,有什么难处国家和党不会不管你的。你的爸妈是光荣的,人要往前看,你还要找一下他们的部队把证明开过来,去武装部,你以后得生活国家会照顾的。”

  张红梅听了这话心里挺感动的,这人头一次见面,安慰的话不多,但都是为自己着想。“李阿姨,谢谢你啦。过几天会有我爸妈的战友把他们的骨灰送回来,我想你说的证明应该会带回来,要是没有我再给他们的领导打电话,我相信国家和党,我也尽力不给国家和党添麻烦,我爸妈是保卫国家牺牲的,作为他们的闺女我一定坚强的活下去,以后长大了为国家做贡献。”张红梅慷慨激昂的做着保证,主要就是这个时代,还有这妇联人不错,也许以后还有很多的地方要麻烦她,毕竟自己这身子也太小了。

  “真是好孩子,有任何难处都可以来找我,我的能力虽然有限,但是我一定会尽力的。”李菊英给张红梅了保证。她也是真心的心疼这孩子,父母都牺牲了就剩下这么点的丫头。国家对军烈属是有帮扶的,给的生活费就够这孩子长大成人了,可是这么小的丫头突然手里有钱了就怕有人惦记,如果真心养她到还不错就怕那些不着五六的人。自己以后多盯着点,人心都是肉长的,咋能不可怜她呢。造孽啊,这什么时候能不打仗啊。

  李菊英试探的问“你叫什么名字啊?”

  “李阿姨,我叫张红梅,家住刘家屯,今年10岁了。”

  “红梅啊要不然你过继出去,要不就找个家庭入伙。你年龄还太小,应该有不少的家庭愿意接收你。”

  “李阿姨,谢谢你的好意,可是我不想跟别人一起生活的,我家里没有亲戚。我从5岁爸妈把我送回来就一直是自己一个人,村里的叔伯大娘婶子的都照顾我,家里的地都是大伙帮忙种收的,我是不会离开我们村子的。”

  “造孽啊,那你可要记住了以后有困难一定来找我,你记住了吗?我是康各庄的,我叫李菊英。如果有人欺负你就来找我,妇联就是保证妇女儿童权益的地方,现在是有地方说理的。”

  “记住了李阿姨,以后少麻烦不了你的。对了王乡长还在开会吗?这中午他们吃饭了没有啊?”

  “你看我这记性,咱娘俩都唠了半天,你赶紧把大衣脱了,要不一会儿出去该冷了。这王建国啊只是传达上面的文件就没完没了的摆攉,上哪里去吃饭啊,都饿着呢。红梅你饿不,我这里啥吃的都没有,要不你等会儿我去供销社给你买点吃的?”

  “不用了李阿姨,我自己去,看这会一时半会儿的还开不完,我去供销社看看有啥吃的没,我三大爷还有张伯伯一会儿出来也能垫补垫补。”

  “你知道供销社在哪里不?我跟你一起去吧?”

  “不用了李阿姨,我知道地方,我自己去就可以,外面好冷的。我一会儿就回来。”张红梅说完站起来就往外走。

  “等会丫头,给你,这是粮票和钱,你拿着,买吃的没有粮票可不行。”李菊英从兜里掏出一个洗的发白的手绢,慢慢的打开,抽出一张粮票递给张红梅。

  “李阿姨,不用了,我有粮票有钱。”张红梅从大衣口袋里掏出粮票和钱给李菊英看。“李阿姨那我就先去了,一会儿刘家屯的村长刘茂才开完会出来我要是还没有回来你帮我告诉他一声啊。”

  “中,你快去吧,估摸着供销社也没啥吃的了,你去看看吧,他们出来我告诉他们等你。”李菊英看着张红梅出去心里一阵难受,这么小的孩子以后可咋生活?看来这丫头的品行真不错,不占便宜。

  张红梅走出乡政府大院奔着供销社去了,就算自己不想吃也得给刘茂才准备点,以后还要他的关照呢,再说今天的会开这么长时间一定有王建国使坏的原因,一定是自己得罪了他,又听说刘茂才开完会要去接自己,所以才一直抻着,就是不散会。就王建国小肚鸡肠的性子还真是不行,自己以后一定记得离他远点,尽量少跟他见面,省的到时找自己的麻烦。

  这还真让张红梅猜对了,王建国压着不散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谁让那小丫头片子对自己不恭敬?就让他自己走回来,自己也不瞎,看出来刘茂才张红旗对自己不满意,可是你们不满意也得给我忍着,最好找不到回来的路。

  刘茂才在心里把王建国骂了个狗血淋头,真不是个东西,就他那车轱辘话一个劲的来回说,就是不散会,也不知道红梅回来没有?怎么会让这样的人当乡长?瞎了眼了。摸摸自己饿的咕咕叫的肚子,这大半天就光喝水了,那老小子自己却离开去吃饭,让他们这帮傻子自己讨论,真不地道。

  张红旗也是气的火冒三丈,可是还就真的没有办法,这老小子开会以前就说了不许中途离开,真他娘的不是人,就这种瑕疵必报的性格,还是尽量少跟他过不去,要是他给自己穿小鞋还就真的没法。不知道红梅回来没有?以前这小丫头可是见着生人都不说话的主,今天看来是长大了。这样也好,以后真是自己一个人了,以前虽然爱国两口子不在,但他们活着,而且还是军人,大伙对小丫头也就挺客气的,但是两口子都牺牲了,人一贯都是逢高踩低的,要是红梅自己不立起来还真就不行。

  其实让红梅去自己家最好,以前自己就提过,可是这丫头不乐意,今天再问问她,真去自己家也能照顾的方便点。张红旗懒得听王建国瞎逼逼,就在自己琢磨着一会儿怎么跟红梅说。但是想想自己家里的情况就一阵一阵无力,自己的亲妈那一关就不好过,自己的孩子都吃不饱呢,嗐!

  第11章 11供销社

  张红梅进了供销社,里面还不冷,点着三个蜂窝煤的炉子。这有正式工作的待遇就是好,虽然没有人买东西,但不能让人正式工冻着啊。售货员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织毛衣的,纳鞋底的,嗑瓜子聊天的。

  张红梅进来都没有人抬眼皮看她,统共就这么大点的地方,卖的东西也是一目了然,看了看喜庆的红色铁皮暖壶就有买的欲望,可是自己现在一定要低调,不止现在就是这三四年之内都得猫着过日子,不过火柴还是可以有的,自己空间打火机倒是准备了一些,但是火柴自己还真是忘了。肥皂也要买两块,放在外面给自己打掩护,蜡烛是一定要买的,煤油灯真的挺刺眼的。至于酱油,醋还是从空间里拿吧,不行就倒进小红梅家的瓶子里,至于盐就更不能吃外面的了,现在的盐都不含碘,吃着不安全,再说空间里好几十吨呢,够自己用好几辈子的了。

  反正张红梅决定了吃食都不从外面买,布料啥的等着把张爱国夫妻俩的事情解决了再买,怎么现在也是热孝时期,自己要是没心没肺的大肆购买怎么也说不过去,农村对这种事情很重视的。

  至于吃食供销社里也就有桃酥,江米条,槽子糕看着都干吧了,还是算了吧,不行一会儿从空间中拿出几个糖包吧,不是不舍的肉包,而是自己做的材料实在,小红梅可没有吃过这样的肉包。

  张红梅走到卖火柴的柜台“同志,我想买几包火柴,蜡烛还有肥皂。多少钱一包啊?”

  “火柴和蜡烛还有肥皂都要工业券,你有吗?有的话一包火柴二分,一根蜡烛五分,一块肥皂一毛五。一张工业券可以买二十包火柴,十根蜡烛,五块肥皂。”售货员并没有像小说里写的那样爱答不理的,态度也不是太好,但也没有多热情就是了。

  张红梅掏出三张工业券还有两块钱递给售货员“同志,麻烦你了,我要二十包火柴,十根蜡烛,五块肥皂。”

  售货员拿起钱和工业券,看了一眼张红梅,没想到这小丫头用的还是军用券,从柜台里拿出单子填上了张红梅要的三样东西,从上面拽下一个小的柳条筐把钱和单子刷的一下推到了对面,而对面的工作人员把票盖上章,还有剩下的钱放进了框里又推回来了。

  张红梅看的目瞪口呆的,还能这样操作啊?长见识了。拿过递过来的钱和东西傻眼了,这要放在哪里?忘了现在没有塑料袋了,尴尬的把这些东西一样一样的装进大衣的口袋里,可是一会儿包子要怎么拿?这服务员也看出张红梅的窘况了“那里有卖布头的,不要票,要不你去买一块布头还有针线自己做一个袋子?”

  张红梅更加尴尬了“谢谢同志,不用了,我不会缝。我就去买几块布头回家让村里人帮忙缝。”说完张红梅简直是落荒而逃了,前世自己连扣子都没有订过,更别说缝缝补补的了。

  来到卖布的柜台用了三毛钱买了三块一尺长的白色粗棉布,就出了供销社。看见道上没有人,从空间里拿出五个大糖包,用买的布头包上,实在不是不讲卫生,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匆忙的回到乡政府大院,这会还是没有开完啊?这王建国还真会耍官僚主义。又进了妇联办公室“李阿姨,我回来啦。”

  “还挺快的,赶紧坐这歇会,现在都快三点了,估摸着一会儿就该结束了,要不大伙都得贪黑。”

  “可不是咋滴,就我们刘家屯远,这我三大爷赶车回去还得一个钟头呢。李阿姨我跟人换了糖包,你来一个尝尝?”张红梅把包着糖包的布头放在桌子上,打开拿出一个递给李菊英。

  “那可使不得,快留着自己吃,这面可真白,看着都细富,你这是在哪里换的?”李菊英是真稀罕这白面,这是特一粉做的吧。

  “就是供销社门外啊,一个姐姐想要工业券,我用了三张换了五个糖包,我看着也忒细富忒白,就把剩下的工业券都给她了。”

  “你换的不亏,这白面可是好东西,咱们这里小麦磨出的面粉都是黄的,而且糙。”其实李菊英心里这个心疼啊,这败家丫头,工业券多难得啊,还用三张换。不行自己的跟她说说工业券的重要性。

  “红梅啊,这工业券可是不好弄,以后有了可要留好了,就我也是吃公粮的,可是每个月就一张工业券,有的人就是有钱也不一定有票啊。”

  “啊?这样啊,我不知道,我以后一定留好喽。”张红梅心里都快笑翻了,这阿姨可真有意思,看着她纠结心疼的表情多生动。

  “你兜里的蜡烛快要掉出来了,赶紧放好,折了就不好用了。你自己没带家伙式啊?”

  “没有,我家里没有袋子,我刚买了三块布头,回家让我三大娘给我缝上。”

  “拿过来,阿姨给你缝上,我这里有针线,我就手教教你,这缝布袋最简单了就是平针就行。”李菊英从抽屉里拿出针线,接过张红梅递过来的布头“你看好了啊,就把这布对折,边上的两面缝上就行了。纫针你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