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9节(2 / 2)


  她捂住脸。

  年沛山将她按在怀里:“不会的。”

  他答应她的事,一定会做到。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死在她前头。

  他轻轻抚着她的背,如同哄一个伤心的小女孩。

  两人这一番低语呢哝,那金创药弄得到处都是。

  婆母叫这两人去寿安堂用晚饭,苏宓姿不得不换了身衣裳。

  一家三口同坐一桌,气氛前所未有的和谐。

  年老夫人好奇问:“今日为何无罪放你?”

  年沛山回家之后,去拜见了母亲,郑重磕三个响头。

  老母亲感念他这些日子必然心中最挂念妻儿,便没有多留他,让他回房里去与苏宓姿团圆。

  这趁着晚宴的空,她才能问问情况。

  苏宓姿也很好奇,皇帝将他放出来,究竟是什么原因。

  年沛山将今日大理寺的过程一一道来。

  原来,按照大理寺惯常的做法,有人指证年沛山有罪,年沛山无法自证无罪,那么只要对方指认年沛山便是完成了整个罪行判断的过程。

  因此,在赵陵和上官寅的安排里,这是最不可变更的一步。

  到时候,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无法救年沛山。

  但皇帝也不是那么甘愿,他出了一个办法。让年沛山与另外九个死囚犯同时出现在奸细面前,让他指认哪个是年沛山。

  第47章

  可到了这关键的最后一步, 奸细竟然指认错了人。

  和他勾结两年的人是谁,他都能指错。自然证明供词有假,反倒说明年沛山是清白的。

  当然这也不能怪奸细不负责任, 皇帝用调包计, 临时将年沛山换下来,逃过了上官寅的眼皮子。也就是说,年沛山压根就不在那十个人中。

  听完这些, 年老夫人悲喜交加:“看来……你父亲也不是死得一文不值。”

  说着, 她把脸撇到一边, 拿帕子擦脸。

  关键时刻, 皇帝还是顾念当年威远大将军的一片忠心。

  ·

  从寿安堂出来, 苏宓姿与年沛山牵着手。

  抬头便是圆月,透亮透亮, 清冷渗入肌理。

  苏宓姿抱着他的胳膊, 头枕在他肩上,心中很满足:“不要再离开我了,好不好?”

  “嗯。”年沛山将她抱在怀里, 紧紧的。

  因为他入狱,她消瘦了不少,唯独肚子鼓着, 显得十分突兀。后头可得好好养着。

  更重要的是, 他要把该铲除的都斩草除根, 那才能安心过日子。

  第二日年沛山没有上朝,在家陪夫人睡懒觉。

  午间时,便有两个同朝的官员来拜访他,顺便说朝中的一些大事,比如奸细给出的最新口供指向了上官寅。

  奸细指认错了人, 重新关押,严刑拷打,问他勾结外臣的人是谁。他说他也不知道,是个中间人给指派他这样做。事实上,他连奸细都称不上,只是收了钱来陷害年沛山。

  对方曾承诺,若是陷害成功,就想办法将他救出牢狱。

  没想到事情败露,对方反水。

  奸细一不做二不休,把所有交易的内幕都老实交代。可惜,他根本不知道对方是谁,中间人也只见了几次面。

  不过,根据提交和验证的种种证据,都指向宰相上官寅。

  今早上,上官寅一看风声不对,立即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说自己是清白的,论自己与皇帝恰同学少年时的激情岁月,最后把年沛山“可怜”的经历拿出来,提出自己也是被诬蔑的。

  五十多的人了,嘴巴上胡子一大把,挺豁得出去的。

  凭什么年沛山可以是被诬蔑的,我上官寅就不可以呢?核心思想表达一遍又一遍,朝中的那些年轻臣子也看不下去。纷纷为宰相求情。

  毕竟,无论多大的事情,至少没有铁证,就不会伤到宰相一根汗毛。天皇老子又如何?翅膀硬了的宰相,还是你宰相。

  更何况,现在根本就没有铁证。看宰相那坦荡荡的模样,必然是胜算在握。许多臣子都是小机灵,这时候可是巴结讨好的天降时机。

  朝下乌压压一片,都给上官寅求情,皇帝也没话说了,但也不想这么算了,笑着说:“外头这些传言亦真亦假,对上官爱卿也多有影响。为了以示清白,寡人便叫人查一查,也好还爱卿一个好名声,如何?”

  上官营挺着脊背硬了,他不怕查。

  苏宓姿在书房外头听着,她大概猜到,皇帝和年沛山这么齐心,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当年年著淳的光荣牺牲,还是因为共同的目标——扳倒上官寅。

  这些年上官寅在朝中可谓是只手遮天,说话做事表面谦虚,实则强势。皇帝在龙座上发表讲话,他一个宰相咳嗽一声,皇帝也得好好思考,是自己哪里做错了。

  换个角度思考,若她苏宓姿是皇帝,也早就看上官寅难以顺眼。这江山可不是上官家的,更不该由上官寅做主。

  皇帝是早想要除掉上官寅,正好借着年沛山做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