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5节(1 / 2)





  就在这时,第二人出列。

  起身之人是国子监祭酒,也是李锦昶的堂哥,礼平郡王李锦宜。

  李锦宜的父亲是洪恩帝的亲弟弟,只盛年早亡,留下唯一一个儿子承袭郡王爵,年纪轻轻不愿仕途,只一心在国子监传道受业。

  他在宗室很有体面,在学生中又很受尊敬,是宗室中少有的文人墨客。

  刚刚杨彦之只是个引子,现在李锦宜起身,才是重头戏。

  李锦宜来到殿前,对李锦昶一躬到底,正待跪下行礼,却被李锦昶扶住:“十三弟不必多礼。”

  李锦宜便又冲他拱手,谢过李锦昶免礼,然后才开口:“殿下,朝中事确实不得拖延,反复推敲商议,只会使朝政堆积,行令有碍。”

  “但臣以为,此事并非核心之要,”李锦宜朗声道,“陛下重病,昏睡不醒,本就令百姓忧虑,一国无君,恐有动荡之嫌,若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实在是宗室之责。”

  李锦宜掷地有声:“臣赞同杨大人之论,为百姓着想,为大褚未来着想,臣也请陛下提前继位,以主国事,以安民心。”

  李锦宜说完,这才下跪,一拜到底。

  李锦昶长叹一声:“十三弟,你这是……让孤做不忠不孝之徒。”

  “殿下,臣以为您一心为大褚,一心为臣民,对陛下而言已是忠孝。”李锦宜道,“他日陛下醒来,也只会知道殿下如何尽心尽力,不会怪罪您半分。”

  李锦宜的意思很清晰,为国为民不叫不忠不义,这也属于夺情。

  李锦昶却还是摇头:“孤心意已决,休要再提。”

  待李锦宜退下,大殿之中略微有些繁杂声。

  刚刚还不太明白的朝臣,此刻也都看清楚,这是李锦昶做的最大的局。

  三请三辞多么漂亮,又多么义正言辞。

  谁会说他不忠不孝,谁会说他心机上位呢?

  那些鼎力他继位的言论皆是旁人言,他自己可是一个字都没讲。

  姚珍珠即便什么都不懂,也没见过这些朝臣,她也隐约意识到,今日的宴会或许不会那么早便结束。

  姚珍珠心里想,是否要出现第三位请立之人?

  果然,她这想法还未落地,就听到前方传来一阵椅子晃动声响。

  姚珍珠抬头看过去,只见李锦昶主位边上最近的一套桌案前,站起一名老者。

  他似是花甲年纪,他未穿官服,只穿了一身简单的粗布长衫。

  姚珍珠同样不认识他,却知道他身份一定不简单。

  果然,他这一起身,李锦昶便下意识往前挪了一步,想要过来搀扶他。

  老者摆手,他自己颤颤巍巍走出桌案,一不一定往前走着,脸上不见丝毫喜悦烦忧,似乎很是平静。

  他来到大殿中央,肃立在李锦昶面前,认真看着他。

  李锦昶被他看了一眼,竟不敢对视,几不可查地挪开了眼眸。

  老者那双看似浑浊的眼睛,却让李锦昶心里发虚。

  他不敢再看。

  老者名姜壬,是曾经的太子太傅,是他的启蒙老师,也是大褚名满天下的大儒。

  在李锦昶弱冠那一年,老者便上表老迈不堪大任,且太子业已长成,不需他再如何教导,请以致仕。

  当时洪恩帝自然不答应,但姜壬态度坚决,几番请辞,最终还是回家养老,不再过问朝政。

  他今日特地前来,朝臣本就心中疑惑,现在见他出列,立即便知是因何事。

  大多敬仰老先生学问人品的朝臣们,此刻也只得在心中悄悄叹息。

  情势所迫,即便是姜老先生也不得不低头。

  时也命也。

  “殿下,”姜壬开口,“国不可一日无君,殿下请以国事为重。”

  他就说这一句,便躬身冲李锦昶拱手,李锦昶忙上前一步,扶起了老太傅。

  “恩师不必多礼,折煞学生也。”

  姜壬再度看向李锦昶,他年纪大了,已经致仕多年,不再过问朝中事。

  但他眼不花,心不糊,他很清醒。

  姜壬张了张嘴,最终只得一声叹息。

  “殿下,祝您前程似锦,锦绣如意。”

  “臣只望海晏河清,国泰民安。”

  姜壬的态度很明显,他不得不出来替学生说句话,作为太子的老师,也算是支持他提前登基。

  但对于他本人来说,从心而论,他或许并不那么情愿。

  李锦昶的表现就很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