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春秋不当王第188节(1 / 2)





  面对这样的情景,他一时半会儿竟也无有良策。

  毕竟楚王是只给了他三万人马,数量上本就不占优势。

  而且最为致命的是在这崇山峻岭,沟壑密布的地方,兵车根本无法展开,若论步战,那可不就是一场唯有硬碰硬的血战?

  “先生,武倒是有了一计。”

  就在李然也一筹莫展之际,孙武却忽的出声了。

  于是,两人急忙转头。

  只见孙武伸手指向吴军,正色道:

  “诸樊刚刚攻下舒鸠不久,便又立刻来救,如此一去一回,便是他的士兵都是铁打的,只怕也早已疲累。”

  “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各位且看,吴军出关之际,气势虽甚是浩大,然则如今在安营扎寨,行动却十分的缓慢。而且他们的营地距离关隘其实并不远,仅背靠关隘扎营,甚至都没有想过去占据关隘外的两侧山丘。”

  作为兵圣,华夏兵法的鼻祖,孙武的这一番见地可谓有理有据,字字珠玑。

  不可否认的是,在军事上,孙武对于敌情的判断力实在是要比李然与伍举都更胜一筹。

  而孙武在战场之上的观察力,那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流。

  “这是为何呢?那是因为他们也是有所忌惮的。他们若分兵占据了关外的两侧山头,看似是占据了地形优势,可一旦被我军强攻截断了他们撤回关内的道路,那他们届时便只剩死路一条了。”

  “所以,他们这才于关隘外的平地上安营扎寨,一旦情势不对,他们便能立刻涌入关内,据关而守。”

  “是了,若非是因其疲累,也无有必胜之把握,必不致于放着如此优势的地形不用,而选择如此安营扎寨。”

  李然此时也反应了过来,当即对孙武的分析进行了补充。

  他虽在军事上并没有孙武那般高超的判读能力以及观察力,可他的反应也并不慢。

  听得孙武言罢,他也同样是看出来了吴军的一丝破绽来。

  而此时的伍举闻声,却还是忍不住皱眉问道:

  “可……即便如此,我军若想要占领此处也是难于登天的,待得吴军休整完毕,情况只会更糟,说得这些又有何用?”

  是啊,吴军现下可能的确已经十分疲累。

  可即便如此,若是吴王诸樊就此背靠关隘死守,甚至就在此处与楚军展开血战,楚军又能有几成把握可以攻破吴军的大营?

  当然,若是待得吴军休整完毕,那结果自然也是更加不容乐观了。

  “既不能给吴军喘息的机会,又不能与吴军正面硬攻……真可谓是两难啊。”

  “佯装败退!”

  “诱敌出战!”

  李然与孙武几乎同时说出了各自的四个字。

  接着,两人相视一眼,皆是一笑。

  而伍举听罢,顿时也是恍然,阴云密布的脸上顿时散发出一抹光彩。

  正面硬碰硬肯定是讨不到好处。既然如此,若是能以奇谋取胜,自是最好不过的了。

  “我军可佯装强攻,却无需血战,更不要与吴军陷入死战,待得其外营受挫,大夫便可立刻下令后队转为前队往后撤退。再另引一军伏入这片山林间埋伏,前队则且战且退。待得吴军追击而至,我军前队便立刻倾巢而出,将吴军拦腰截断,以人数上的优势进行分割包围……”

  孙武对这个计划的各个环节都作了一番尽可能详尽的讲解。

  一旁听着的李然亦是不住的点头,显然对孙武的这个计划也是钦佩不已。

  “继续说。”

  伍举一边听着,一边也显示出了极高的兴致来。

  孙武此时又顿了顿,放眼望着远处的吴军,并是继续言道:

  “如此,吴军的两万士卒一旦陷入包围,前后不能相顾,必然惊慌失措,加之他们本就是疲惫之师,士气若一旦受挫,便败局已定。”

  “另外,若伍举大夫可提前安排数百精锐,多备引火之物,藏于靠近关隘处的那一片山林之中,待得吴军被围便立刻纵火,并借此截断吴军的生路,那这两万吴军便一个也休想逃脱了。”

  他指着远处的一片山林,并是对这一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了补充。

  吴军人数并不占优势,所以在追击的时候肯定不希望分散兵力。

  但是,这一条狭长的官道,那时就不再独独是楚军该如何进攻的难题,同时也将成为吴军的难题。

  毕竟只此一路,两边又是茂密的山林,吴军两万士卒若真贸然追击出来,前后必定分隔,而这时候就是楚军的机会了。

  “好!如此甚好!”

  “看来孙将军跟随子明先生,亦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啊!”

  饶是伍举听罢,也不由对孙武的这一番建议同样是感到钦佩不已。

  当然,他此时也只当孙武的这些个本领,也都是跟着李然学来的。他又哪里知道,这货就是未来的兵家鼻祖呢?

  “呵呵,大夫戏言了。这些个本领,可并非是李然能教给他的,那都是长卿他自学成才,领悟出来的。”

  李然自是不愿意冒功,毕竟就这一方面而言,他还当真是教不了孙武什么。

  人家好歹是兵家鼻祖,他一个半袋子水响叮当的外行又凭什么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