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春秋不当王第196节(1 / 2)





  金戈相交的声音骤然响起,吴军凶狠的冲击遇到严阵以待的楚军,阵势奇特的楚军,锋利的戈戟一下子被楚军奇特的阵型所架住。

  只见楚军以短兵器近身肉搏,三三两两的阵型在他们相互默契的配合下,一下子便将吴军的长兵器架在了半空,而后这些楚军在听得第一道鼓声后,立刻又向战场的中心靠拢,短兵器在人缝中冲出,不断刺杀着冲过来的吴军。

  这就导致原本气势凶悍的吴军根本无法有效的发挥出他们长兵器的威力,人数上的优势也因为楚军的这一招“化整为零”而失去了锋芒。

  因为楚军的小阵型移动,也更为迅捷和灵敏,再加上相互之间的配合,往往吴军刚刚冲到面前,他们便相互配合着将最近处的敌人给击杀,然后又寻找可以相互配合的楚军小阵,如此往复,竟是直接将吴军的第一波冲击给完全硬抗了下来。

  这便是孙武对于战场形势变化的敏锐把握的最好证明。

  他知道吴军在逃生之际肯定会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勇气与战力,一个人的求生意志,绝对不能以常理度之。

  所以,他并没有选择让楚军以常规的一字阵展开来迎接吴军冲击的锋芒,而是选择了化整为零,让楚军摆出此前早就训练好的星点式阵型。

  将吴军的冲击分化开来,然后借助短兵器的优势消灭意欲突围的吴军。

  虽说吴军也是十分的彪悍,可他们在面对严阵以待的楚军面前,他们这种原本令他们都引以为傲的彪悍,却俨然只成为了一种鲁莽。纵是战死,似乎也只是蚍蜉撼树一般。

  毕竟此次孙武率领的这五千楚军,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更是经过他亲手调教了二十日,对于此番阵营之精髓都可谓已是拿捏到位。

  于是,虽只有数百名楚军,但在面对两倍于己方的吴军时,他们几乎是以零损耗的代价,硬是接下了吴军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诸樊甚是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的孙武,他紧握着戈戟的手忍不住微微抖动了一下,他第一次感到了恐惧。

  一向自负的他,从未在任何时候感到过恐惧,即便是面对伍举率领的一万多人的埋伏时,他也从没有过这种感觉。

  然而此时此刻,当他看到孙武所率领的这几百名楚卒,竟是犹如天神下凡一般,不动如山的立在他的对面,成为了一堵他似乎根本不可能逾越过去的高墙。

  那种厚重沉稳,但又颇为冷峻的杀气,是他从未感受过的。就好似在此人眼前,这些吴军的生死其实早已注定一般。任何的反抗,都已成为一种徒劳。

  面对这样的孙武,诸樊的内心深处第一次涌现出“恐惧”。

  他看着地上已经倒下的吴国男儿,又看了看仍是无动于衷的孙武,戈戟在他的手中越发的颤抖。

  “吴国的儿郎们!”

  “便随寡人一同战死吧!”

  他强撑着,竭力掩盖自己心中的恐惧,并以怒吼来为自己壮胆。

  只见他挥舞起戈戟,径直朝着孙武是冲了过去。

  而孙武,也拔剑出鞘,冷漠的脸上不带丝毫表情的从战车上是一跃而下,并是朝着诸樊的位置快步移了过去。

  “叮!”

  诸樊还是占了长兵器的优势,加上他本身力大无穷,一击之下,孙武手中的青铜剑差点被他是震落在地。

  然而孙武却毫不在意,调转过头去便又立刻是直刺了过来,手中的青铜剑以一种颇为诡异刁钻的角度直刺诸樊,而诸樊此时的后背完全暴露在孙武的刺击范围内。

  “啊!”

  吴王诸樊被刺到了大肱,霎时间翻倒在地。

  他急忙又抡起戈戟是于周身横扫,可谁知孙武又一个矮身躲过了诸樊的戈戟,青铜剑剑锋斜出,一下子竟又刺在诸樊的胳膊上。

  “啊!”

  凄厉的惨叫声顿时让剩下的吴军动容,他们不管不顾的朝着诸樊冲过来想要救援,然而却被早已等候多时的楚军所阻拦,两军主帅决战之时,楚吴两军的最终决战也随之到来。

  第二百四十八章 绝不屈服的吴王诸樊

  巢邑城外,楚吴两军的决战终于打响。

  眼见君王受难,吴军也在最后关头是一齐迸发出了强烈的战意,他们不管不顾的冲击着楚军的防线,以一种慷慨赴死的姿态证明着他们对于国君的忠诚。

  冷兵器所沾染的鲜血撒落在地上,汇入早已流淌成河的血水之中,生命如同蝼蚁一般在城外不断倒下,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与凄厉的惨叫声交织混响,阴沉的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寒雨。

  诸樊一把抹去眼前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亦或者是血水,他重新站了起来。

  于两军交战的中央,他与孙武相对而立。

  “你……你叫什么名字?”

  此时的诸樊已经战胜了心中的恐惧,他不再忌惮眼前的孙武,反而以一种更为坦然的态度面对着这一切。

  但他的问题,也暴露了他此战会败得如此之惨的原由。

  自负如他,竟到现在还不知孙武到底是何人?

  明明此前就已经在孙武手下吃下了在舒鸠的败仗,可他却仍是不知孙武为何人,甚至是不知道孙武的名字。

  这种自负,某些时候或许能够成就他的豪迈个性,可在这种时候,却只会成为他一败涂地的最根本的原因。

  “末将孙武,孙长卿,见过吴王。”

  孙武收起长剑,抱拳拱手而礼。

  这算是在战场上能够给予到敌人的最大的尊重了。

  “好一个少年英雄!孙长卿……”

  “寡人从未在一个人手上败国两次,你却是头一个。”

  吴王诸樊此刻绝对不会想到,十几年后,也就是他面前的这位,一生中两次打败了他的孙武,在他的儿子公子光(阖庐)的手下,会成为何等耀眼的战神。又将会给予他的一生之敌——楚国,是带去怎样的打击!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