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三百)新中美友好时代(2 / 2)

“在中国,这些要素正在形成。象傅晶博士已经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明家之一,就象是中国的爱迪生。仅一年时间,他所在的‘人和公司’就为大约7oo项新明申请了专利。傅晶博士起并打赢了数十桩捍卫自己专利的官司,已经成为一位中国的民间英雄。”

“中国政府明显希望鼓励出现更多这类系统性的明。去年它布了一项为期1o年的国家战略,其中设定的一个目标是到1931年时每年的专利申请量达到2o万件。中国1919年的专利申请量约为7.5万件。中国专利部门的规模将会扩大,效率将会提高,执法力度也会加大。”

“如果所有力量汇聚在一起,中国仿制飞机的洪流将逐渐减为涓涓细流,因为中国企业将开始自己生产值得模仿的飞机。一些我们国家的分析师预计,今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将过***。”

“除了经济达的沿海地区,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你也可以看到明数量在以类似的度增长。对于西方来说,为这种趋势而哀叹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习惯它,并开始适应它。”

“适应它的第一步,是不要再妨碍我们自己明家的竞争力。在中国强化其专利制度之时,美国国会却在专利改革方面出现了犹豫,最后才于上个月对相关立法进行表决。这些立法虽不完美,但却是迈向正确方向的一步。包括我们自己这个明新技术、买卖高科技专利的公司在内,美国公司需要有一个高效、可靠的专利局才能茁壮成长。”

“我们还需要记住,中国在科技进步方面,将成为美国一流的合作伙伴,这将在很多层面上有利于西方。这将壮大中国国内的中产阶级,扩大贸易联系,为全世界更加强劲的经济增长铺平道路。它还将使更多的国家有能力为其它科技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新突破做出贡献。”

“所以让我们不要再目光短浅地害怕被创新能力强大的中国打败。是的,他们正在逼近我们。但是,即便西方国家未来几十年中在全球科技创新中所占的份额变小,可全世界科技创新的整块蛋糕却会比现在大得多……”

洛克菲勒(此处指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听着演讲,转头对身边的女儿芭布丝笑着说道:“看样子我们和中国的关系,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刚才的演讲内容,洛克菲勒已经能够感受到,美国国内弥漫着的对华友好气氛。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坚定盟友,中***队和美***队一道并肩,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由于中国的加入,使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仅有很小的伤亡,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和中国又同为“没有参与瓜分世界”的国家而广受好评。而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对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又是全力支持,使其成为随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的重要基石。在战后中国以前和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被废除,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因而现在在美国国内,哪怕是最最坚定保守的孤立主义者,也把中国当成了美国在亚洲最为亲密的伙伴国家。

“现在的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开放和自由的国家,爸爸。”芭布丝眨了眨漂亮的大眼睛,看着父亲说道,“我真的很想到中国去看一看。”

“我们很快就有机会了。”洛克菲勒点了点头,“因为我们要在中国开设我们的石油公司。”

“您说什么?爸爸?”芭布丝有些惊讶地看着自己的父亲,“您以前不是说,中国的石油很少吗?可您现在却告诉我,您打算在中国投资?”

“是这样。”洛克菲勒将一份报纸递给了女儿,芭布丝接过报纸看了看,在报纸左下脚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刊载着一则在中西伯利亚地区现油田的消息。

“那个地方,不是在俄国吗?”芭布丝将报纸还给父亲,问道。

“现在是中国的土地了。”洛克菲勒面不改色的将报纸收了起来,说道,“我们要趁全世界还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赶快行动。”

“您确定那不是一则虚假的消息吗?”芭布丝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不是假的,我派人调查过了。”洛克菲勒的脸上现出了兴奋的潮红,“那里是一片漂在石油上的土地。”

“您打算怎么做?”芭布丝又问道。

“你不是想要去中国吗?我亲爱的女儿。”洛克菲勒笑着拍了拍女儿的手,“这一次,我需要你的帮忙。”

芭布丝听到父亲的话,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据我所知,那位拥有这片土地开权的中国将军现在并不在北京,所以还不需要我出面。”洛克菲勒说道,“我需要你去一趟北京,亲爱的,去和他的夫人先取得联系。”

“您说的,是抗击***侵略的英雄杨朔铭将军吗?”芭布丝问道。

“是的。”洛克菲勒点了点头,“我们如果想要在中国投资,这个人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不用担心,亲爱的,我已经调查过了,这位将军的夫人是一位温柔美丽的女人,她也非常有才干,她掌握着中国规模最大的医药和化学品生产企业。她的性格很随和,你和她接触,是会感到愉快的。”看到女儿有些担心的样子,洛克菲勒笑着说道。

“好的,爸爸。”芭布丝郑重而坚定地说道。

洛克菲勒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又重新回到了讲台上的演讲者身上,但此时他的思绪,已经飞到了遥远的东方。

俄国,莫斯科,大卢比扬卡街。

身穿“契卡”黑色制服的张雅婷小心地走在了街上,她不时的用目光打量着死气沉沉的街道,仿佛是害怕会有人突然冲出来将她抓走。

虽然她以前来过这里,但此时重回故地的她,却感到这里的气氛,比原来还要压抑和凝重。

“您在想什么?安吉拉?克里丝蒂娜同志?”一位为她引路的“契卡”男同志笑着问道。

“没什么。”

虽然那位男性“肃反工作者”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有什么恶意,但张雅婷敏锐地意识到这种谈话方式的危险性,立刻回答道。

她知道,哪怕是“肃反委员会”的高级成员,相互之间也都是提防的。

“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特设委员会”(即“肃反委员会”、“契卡”)成立于1917年12月2o日。对于苏维埃革命政权来说,“肃反委员会”的建立是一项必要的临时性措施,而建立它的伟大革命领袖列宁不曾想到,“契卡”以后很快会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政治警察局和最强大的对外情报部门。

在1917年1o月25日(新历11月7日)布尔什维克革命之前,列宁甚至也未曾设想过,以后什么时候会有必要建立政治警察局或是对外情报机构。推翻沙皇的二月革命过后两个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开始期待世界革命的到来。布尔什维克党人们忠实地认为,他们的革命将开创最终在世界上战胜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运动的新纪元。他们认为,新的国际秩序中没有外交官们的位置,更不必说间谍了。十月革命以后,列夫?托洛茨基在接受外交人民委员一职时曾宣布:“我要向世界各族人民布几个告示,然后就把这个铺子给关掉。”他下令公布沙皇政府与其盟国签订的秘密条约,并宣称,“放弃秘密外交是实行正直的、人民的、真正民主的对外政策的主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