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五百三十)兵行险着(2 / 2)


“当时的蒙古军队经过成吉思汗的训练,军纪森严,每十人、百人、千人、万人各为一个战斗队,每队设一长率领,组织极为严密,因此英勇善战,战斗力很强。此外,元朝当时的火器使用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曾经威镇欧洲,所以火炮作为此次征日作战的秘密武器,出现在元军的战斗序列中。而日本武士部队单兵战斗力较强,武器也很精良,但没有火器,指挥也不统一,战斗时偏重于一骑对一骑的单打独斗方式,因此战斗是混乱、无组织、无纪律的,不易于指挥,更无战术可言,根本无法和元军相抗衡,整体战斗力相当弱。”

“至元十一年(公元一二七四年)征日元军在忻都、洪茶丘、刘复亨三将的指挥下,十月三日从高丽出,驶向日本。日本朝廷和幕府对元军征日战争,没有任何具体的部署和指挥,战斗主要在大宰府少2藤原经资的指挥下进行的。元军战即获胜利,在肥前成功登6,但没有向纵深展,而是把主力转移向博多湾。十月十九日,元军舰队进攻博多湾,二十日晨,元军展开登6战,日本武士对元军的战术,完全没有思想准备,损失惨重,元军很快推进至鹿原。二十日,元军与日军激战了一整天,近傍晚时候,博多湾箱崎等地先后落入元军之手,日军被迫全军撤退。经过一天的战斗,元军对日本武士的勇猛战斗,颇有惧意,而且对一队队参战的武士部队难以估计其准确数字,以为数倍于元军。同时元军虽然占领了滩头阵地,但死伤不少,兵疲矢尽,并且统帅受伤,这些对久经战阵的元军统帅忻都产生了影响,从而不能准确地判断出战争双方的形势。于是忻都决定,全军撤退到船上,明日班师。”

“如果元军就此班师回去,到也不算失败,顶多是打个平手,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忻都决定班师的前一天晚上,博多湾出现了罕见的台风暴雨。”

“日本群岛四面环海,除东北部沿海外,均被来自热带太平洋的暖流所环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潮,气候形成较温和潮湿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在每年八、九、十月间,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台风袭击;博多湾恰好正位于台风的袭击区内,恰好就在元军准备回国的最后时刻,台风也恰好赶到了。”

“由于不熟悉地形和天气,元军停泊在博多湾口的舰队一片混乱,不是互相碰撞而翻,就是被大浪打沉;午夜后,台风渐停,但暴雨又降,加上漆黑一片,落海的兵卒根本无法相救。忻都怕日军乘机来袭,下令冒雨撤军回国。”

“第二天即二十二日早晨,日军在大宰府水城列阵,但不见元军进攻,派出侦察人员后始知博多海面已无元军舰只,元军撤退了。日本朝野对突如其来的台风赶走元军十分惊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拜神的活动,遂有‘神风’之名。 此役,元军死亡兵卒达一万三千五百人。”

“损失了将近一半的兵力,也是够惨重了,地形不熟,不懂天气的后果看样子很严重啊!”楚扬威点了点头,示意张恩铭继续讲下去,“不过,这些损失,对当时的元朝来说,还在承受的范围之内。”

“是这样。”张恩铭说道,“元世祖忽必烈第一次派遣元军进攻日本的目的,在于威吓日本,使其迅通好,尚无灭日的决心。至元十六年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中国。至元十七年,元使被杀的消息传来,忽必烈决心再次征日。”

“忽必烈命范文虎去江南收集张世杰旧部及其他自愿从军者计十万人,战船三千五百艘,组成江南军,由范文虎统帅,从宁波-< >-,跨海东征日本。这一路军队的派出,很大程度是由于南宋灭亡后处理投降兵卒的需要。另一方面,另命洪茶丘至东北,招募沈阳、开原等地自愿从军者三千,归洪茶丘统领。忻都仍统领蒙族军。又任命高丽将领金方庆为征东都元帅,统帅高丽军一万、水手一万五千,战船九百艘,军粮十万石。三军合计近四万人,组成东路军,取道高丽东征日本。两路军各自择日出,而忻都想要抢功,便提前动了进攻。”

“由于上次元军入侵的教训,日本方面加强了防御,元军舰队驶进博多湾才觉,沿海滩头筑有石坝,登6战的实施困难很大。元军无法实施偷袭,只得动强攻,日军则拼死抵抗,战斗很是激烈。由于在狭长的滩头阵地元军不能挥其所长,恰好适应了日本武士一人一骑的战斗方式,因而元军伤亡很大。战斗进行到六月十三日,元军未能前进一步。这时正值六月盛夏,长期的船上生活和战斗,蔬菜、饮水供应困难,疫病不断生,病死者甚众。元军处境不妙,便回头与江南军会师。两路大军会师后,军势大振,本应立即恢复进攻,但因为远军各路指挥官内部矛盾重重,结果意见分歧,指挥难以协调;由于在海上迟疑了一天,八月一日,台风再次袭来,元军船毁人溺,师丧大半,第二次东征日本的战争和第一次一样,最终也因遭遇台风而失败。”

“上一次就是因为台风而失败,难道这一次一点教训都不吸取吗?”楚扬威冷笑了一声,问道,“十四万大军当中,竟然没有一个懂天气的人才?”

“倒也不是这样,当时有人看到了台风到来的前兆,《元史》中记载当时‘见山影浮波,疑暗礁在海口,会青髯见于水上,海水作硫磺气’,只是元军两路统帅均无航海常识,见台风前兆不知躲避,如果当时退到平户、壹歧、对马或高丽,尚可保全。象江南军张僖所部和也都儿所部,因见天气恶劣,就在夜里停泊时,命将战舰各去五十步下锚,因而避免了台风袭击时各舰船互相碰撞,所以损失极小。”张恩铭说道。

听到这里,楚扬威再次转头向海面上望去,此时天色似乎比刚才要亮了一些,天空中的云层似乎变薄了,但远处的海面上,却隐隐有黑色的云团堆积在那里,仿佛一座座巨山。

“台风过后,张僖和也都儿即乘船各处搭救元军将士。江南军主将范文虎旗舰破碎沉没,抱船板漂流海上,被张僖所救。张僖立即向范文虎建议,江南士卒未溺死者尚有半数,且皆为青壮战士,可以重整旗鼓进行战斗,利用船坏后将士没有退路义无反顾的心理,强行登6,因粮于敌,扩大战果。从当时形势来看,这个建议是可行的,但是,刚刚脱险的范文虎已经被台风夺去了斗志,坚持要立刻回师。他对张僖说:‘还师之罪,我辈当之,公不与也。’张僖只得分船于范文虎,收集残卒共同班师。这时平户岛尚有被救起的四千军卒无船可乘,范文虎竟然命令弃之不顾。张僖不忍,将船上战马弃于岛上,载四千军卒回国。范文虎回国后,被遗留在日本海岛上的元军士卒,大部分被日军杀害。据至元十九年从日本逃回的士卒反映,被遗留在各岛的元军士卒约三万人。因将领皆走,众人推举张姓百户长为帅,组织伐木为舟,伺机回国。八月七日,日军乘船逐岛搜捕,约三万元军除一部分被俘外,其余战死。九日,日军将被俘元军带至八角岛,从中选出新归附的南宋人和工匠、农民留作奴隶,其余尽杀之。”

“那就是说,不是象有些书里说的,是全军覆没了?”楚扬威问道。

“据现有史料可知,元军两路大军的损失轻重不一。东路大军中高丽士卒和水手共两万七千余人,台风后归国者约一万九千余人,损失约七千余人,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减去战死和死于疫病者,则溺于台风的人数还要减少。由高丽水手驾船的蒙、汉军队的损失亦可按此类推。相反,江南军的损失比较惨重,只有张僖和也都儿部得以全军返还,其余各部均损失惨重。据张僖的估计,台风过后半数军兵尚在,即五万人左右,回师时范文虎抛弃了一些,因而‘士卒十丧六、七’的估计是可信的。绝不是什么全军覆没。”张恩铭说……

“可叹准备数年,江南大军十万之众,三千五百艘战舰,不见一阵,丧师而还。”楚扬威看着张恩铭,笑道,“你说了这么多,我明白你的意思,老子虽然不相信有什么‘龙三角’,但也绝不当忽必烈。”

张恩铭知道自己刚才的讲述已经对这位“性如烈火”、在中国海军当中有“惯行奇兵险着”之名的舰队司令官起了作用,不由得微微一笑,没有再说什么。

“看这天气,估计一会儿就好来大风浪了。”楚扬威回到了司令塔里,来到了海图桌前,看着舰队现在所在的位置,说道,“把那个什么‘龙三角’给我画出来。”

绘图军官很快完成了标示工作,海图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三角形,而此时中国舰队的位置,刚好在这个三角形的边缘。

“你认为咱们现在该怎么办?”张恩铭站在楚扬威身边问道。

“兵出坦道,以保万全,咱们绕开这个鬼地方。”楚扬威说道,“重新编队,让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等护卫舰艇合为一队,绕着走。”

“你的意思,是要分兵?”张恩铭吃了一惊,问道。

“对,我的意思,是除了战列舰之外,其他的船全都转向西南再转向东南,大圆弧航法,绕行‘龙三角’。”楚扬威说道,“通知接应的‘蚩尤’编队也这么干,战列舰直冲龙三角,航母编队绕行西北在转向东北,和咱们南下的航母编队汇合。”

“为什么不一起走?”张恩铭话一出口,看到楚扬威嘴角的坏笑,立刻明白了过来,“你是想吸引日本人跟着进‘龙三角’?”

“知我者,张公也。”楚扬威哈哈一笑,点了点头,“我想看看,日本人有没有胆子,带着他们的航空母舰进这个‘恶魔之海’。”

“我怕日本人这个时候不会那么死心眼,”张恩铭摇了摇头,说道,“现在才进到外围就有大浪,航空母舰的升降机的大开口容易引海水倒灌,只要是理智点的指挥官,怕是都会要选择绕行吧?”

“没错。其实咱们的大型航空母舰很结实,在这种恶劣天气也能硬闯,但是飞机估计就都要颠簸散架了。”楚扬威说道,“战列舰应该问题不大。所以我估计,日本人可能是不敢让航空母舰进来,但是一定会让战列舰进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