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五百八十八)晴空霹雳(1 / 2)

(五百八十八)晴空霹雳

:.

中国6军军械部在北京南郊有一个靶场1932年,谢浔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的、规模不大的火箭试验站以冯天明为的设计研究小组,开始进行液体火箭动机的试验火箭从设计、研制、试验到最后用于实践,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1933年到1941年的8年期间,冯天明及其同伴们研制和试验了许多小型火箭,其中有:h1、h2、h3和h5

1935年底,冯天明和著名的飞机设计师王著教授合作,为中国6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研制了火箭动机,还为空军的重型轰炸机研制了可投弃的辅助起飞装置

中国的第一代试验火箭h1重18o公斤,直径o.3米,长1.4米,动机推力只有4oo公斤,是用酒精和液态氧作推进剂的箭头重5o公斤由于头部过重、推力不够、设计不合理,射失败了并没有灰心火箭研制小组经过分析,找到了第一次失败的原因重点将火箭旋转部分作了改进,研制成h2火箭1934年年年初,在海军的配合下,他们将两枚h2火箭带到东海的雷公岛进行试验火箭升空达3公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此期间,冯天明还以“对液体燃料问题理论和试验的贡献”的高质量的论文,赢得了享有盛名的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经过几年的科研磨练,他已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脱颖而出被公认为是中国优秀的年轻火箭专家

成功的美酒刺激着奋进的中国科学家们于是,他们又着手设计第2代h3试验火箭这种火箭重85o公斤,直径o.8o米,长7.5米推力增大到17oo公斤在其他方面,也对火箭做了一定的改进初步试验,也获得了成功

但是,谢浔对h3试验火箭还是很不满意的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经指挥过协约国提供的一种2oo毫米口径的加农炮,射程也达到13o公里当时,炮弹太轻,只有11公斤**爆炸威力有限他们把最初的目标定在要使火箭弹头的重量和射程过原来的加农炮这种火箭用h4为代号当工作取得相当进展时,引起军界领导人的关注就成为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在杨朔铭的支持下,中国火箭研究的规模大了杨朔铭为了达到在中国未来面对的战争中使用火箭的目的,曾严令加紧研究火箭的技术为进行这项工作拨出了大量的经费并将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调去专门参与这项重要工作

这样一来,中国的火箭展有了较充裕的研究费用,又集中了多的科学精英加强这个领域,组织机构相应地得以扩充和增建,特别加强了火箭试验这个薄弱环节1934年中国开始组建火箭技术实验所以及数个试验厂和国营工厂

1936年中**方在军械部下面设立了一个专门展火箭武器的小组4月,中**方的脑们来到火箭试验站视察工作,了解火箭试验工作的进展,并参观了17oo公斤推力动机的试车这里紧张而有序的研制气氛给参观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对已取得的重大成果表示满意,批准了研制小组关于研制h4火箭的方案并采取了两项有远见的重大有效支持措施,使研究条件加完备和理想这两项措施是:一从国防开支中拨出2ooo万银元的重金作为h4火箭的研制经费;二,考虑到火箭研制基地的未来展,需要选择一个远离大城市、保密性强的荒僻地区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最后选择在哈萨克的拜科努尔兴建的火箭试验基地

是年6月,中国6、空军的脑们一起来到拜科努尔实地勘察、选址最后双方达成共同使用该岛的协议:6军在东部地带建造“中国6军事试验站”后又改名为“6军远程炮兵工厂”,北部的开阔地区由空军建筑机场和试验武器的靶场拜科努尔很快成了世界上最宏伟、最具气魄的“国家火箭技术科学试验中心”,成了研究反作用运动领域内所有研究和试验工作的主要基地最重要的是,它汇集了一批世界第一流的火箭专家、科学管理人才和先进而完备的设施年仅24岁的冯天明被任命为火箭研究所的任所长

1937年,因研究成绩突出,冯天明又被择升为拜科努尔火箭基地的技术主任他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杨朔铭在火箭武器研制方面,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致使事半功倍、他还积极支持喷气式飞机的研制和使用,结果使中国空军和6军航空兵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未雨绸缪的措施对现在战争进程的影响颇大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终于建成了布局有序、设备先进、力量雄厚的大型火箭基地由于开始投入巨大,中国政府的一些高级官员对中国展火箭颇有微词后来,当看到火箭是强有力的战争手段时,火箭研制又简直成了中国政府的宠儿

中国政府在拜科努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战争开始时,在这里工作的有445o人,其中包括9oo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由于谢浔在基地建设中表现出的组织、指挥才干,他被提升为拜科努尔火箭基地的总管,晋升为中将司令

中国的火箭研制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37年秋,在北海湾进行的h3火箭的射试验3次射都以失败告终这对整个试验基地,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专家检验结果:动机工作正常,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控制系统设计出了问题经过大量模拟试验现了h3火箭的控制系统的回路响应太慢,控制力矩大小,以及导线接点处的强度太弱等一系列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上述问题,又重设计了控制系统,并扩大燃烧舱的面积这样,型号的h5火箭出现了

1939年3月,h5火箭射成功火箭升高到12公里设计者还别出心裁的为火箭设计了一大一小两个降落伞,射后落到沙海中竟然可以再次或多次使用,这使得研制时间缩短了,研制经费也可节省下来这是一种绝妙的创,中国科学家由此明了回收技术

h4火箭在1938年就已设计出来研制工作是借助于h5的研制试验h4即现在的“天狼星”t2火箭

“天狼星”t2火箭是由中国前大总统吴佩孚命名的取自中国宋代家苏轼的诗里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句

t2是一种威力大的弹道式火箭火箭全长16米,直径1.75米,有四片尾翼起飞重量16吨动机推力32吨,能把1.5吨重的弹头送到4oo公里远,动机熄火时度达到每秒2.2公里这种大型先进武器在当时堪称为“举世无双”

194o年6月3o日,中国t2火箭进行试射取得了部分成功经过多次努力改进同年1o月3日,第3次试射火箭按照要求爬高到8o公里处,飞行到离艾兰河东北18o公里的哈尼湖面上

对轴心**队来说让他们最没有办法对付的就是t2导弹,它可装在平板拖车上,能通过铁路隧道机动灵活的布置在任何一个角落但t2火箭精度较低,只

适于用来攻击象城市、港口等非常宠大的目标为了袭击小目标,中国人展了一系列可传输指令的制导武器这些武器由操作手通过无线电波或控制指令传输线导飞向目标

1942年7月1日,杨朔铭在西昌火箭射中心接见了谢浔和冯天明,并一起观看了t2火箭射成功的纪录片、t2火箭及其运输车的模型杨朔铭看过后十分满意,指示优先安排和大批生产他甚至要求把t2火箭的弹头增加到5吨重几天后,冯天明获得一项殊荣杨朔铭授予他“名誉教授”的高级学衔

t2火箭研制成功后,冯天明等火箭专家并没有为胜利所陶醉他们又设计了射程远的h―9导弹和h―1o导弹,甚至期望将二者组合成一种洲际导弹,其射距离足以达到苏联欧洲部分的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