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第126节(2 / 2)


  不想他还是低估了这几日的降温速度。

  尤其是这连续不断的大风,时不时便会灌到号房中来,木炭烧起来比平时快了不少。

  穆空青索性在第二日傍晚点了炭盆和蜡烛,边煮汤边誊抄,第三日清晨直接交卷回客栈。

  托他第三日交卷交得早的福,穆空青在考第三场前的作息总算是正常了些,不用再躺在床上硬熬了。

  只是这回穆空青走出客栈,却觉得面上有了点点凉意。

  穆空青抬头一看,下雪了。

  起初只是星星点点的雪花片,顺着微风在空中打着转。

  不过眨眼间的功夫,细细密密的雪花便从漆黑的夜空中纷撒而下。

  杨思典呼出一口热气,在深夜里凝成一阵白烟:“这雪若是连下三天还好,若是中途停了化了,便更麻烦了。”

  化雪时最冷,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穆空青拢拢衣裳,开了句玩笑:“下雪也好,至少这打窗风雪映空明,早晚能省下不少烛火。就是一根蜡烛燃了,也能取几刻暖呢。”

  几人原本生出的几分忧虑,也随着穆空青的这句笑言散了。

  第三场考试,是会试的重中之重,半点分不得心。

  五篇策论。

  若是会试的答卷呈至御前,那当今圣上最为看中的,想也知道不可能是四书五经。

  学来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帝王需要的,是可以辅佐他治理国家的臣子,而不是满口圣人言,提起实事时却只会道“谨守本心则天下太平”的人。

  穆空青活动好身体后放空思绪,揭开了这会试最后一场的考卷。

  只粗粗浏览过题目,穆空青的心中便升腾起了一股难以自抑的喜意。

  此次会试的出题可真是……瞌睡来了便送枕头!

  第90章 一位会元

  早在会试开始之前, 穆空青便因辣椒提前传入一事而心惊。

  而这会试第一题考的,恰是海外贸易。

  先前曾提过,策论一般分为两种, 一是论政, 二是献策。

  前者是已有政策, 只需要考生评论优劣, 做出改进。

  后者则是需要考生对某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来。

  现在的这道出海策,便是最典型的献策题。

  这道题简单来说, 便是朝廷已知晓海外有番邦,近几年海外番邦之人也几次来到中原大地交易,问考生应当如何处置。

  这题出得模糊。

  一般来说,即便是献策题, 往往也会在题目上暗示一下答题立场。

  例如“如何管控”,或是“如何杜绝”这类。

  而非是这般,不给任何立场, 只问应当如何处置。

  这意味着什么, 穆空青非常清楚!

  会试如此出题,不管朝堂百官态度如何, 至少龙椅上的那位, 目前心中还没有拿定主意。

  穆空青摩挲了两下笔杆。

  要出这个头吗?

  以当今对会试的看重,会试的主考官只会由当今的心腹担任。

  可以说,会试主考官的态度,便是那位天子的态度。

  既然天子心中主意未定, 那么主考官在评卷时,自然也就不会有偏好。

  很大可能是将几篇可行的策论挑拣出来,送到天子面前。

  是的,穆空青可以肯定, 这篇策论在这整场会试评卷标准中,必定是占有最大比重的。

  只一个眨眼的功夫,穆空青的心中已经有了几版腹稿。

  即便穆空青能在最终的殿试中夺得一甲之位,那也不过是入翰林院,做个清贵小官罢了。

  六、七品的翰林官,又无甚家世背景,一辈子都未必能有第二次面圣的机会。

  大炎正当盛世,每三年一次春闱,每届都有三百进士入仕,官场的人才早已饱和。

  不趁着这个机会赌一把,难不成真要熬上几十年,眼睁睁看着历史重现吗?

  不,也未必是重现。

  大宋的延续,让历史上第二位出身草原的“上帝之鞭”挥鞭者失去了翱翔的机会。

  如今历史的进程较前世来说还要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