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男二的科举之路第76节(1 / 2)





  “见就不必见了,朕还有事要忙,实在无暇分心,等下回吧。”

  第87章 再遇(捉虫)  想见与不想见

  李况这才意识到自己被开涮了。

  程相也怕他在当众给圣下难堪, 到时候君臣两个闹得不愉快实在没意思,所以便站出来当了一个和事佬:

  “若是有空的话,我倒是挺想见见你这个弟子的。实在想不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能够让你如此处处维护。”

  这么大的事儿, 按李况的性子肯定是要把他的弟子的名声宣扬的人尽皆知的, 一如之前一样。可李况偏偏没有, 不仅没有, 还格外的小心谨慎,死死地捂住了这件事情。若不是他们跟着圣上一路南下,只怕也不知道此事是出于一个少年之手。

  李况微微一笑, 想到自己的弟子又觉得满腹自豪,于是道:“这回若真的碰不上, 那也算了,反正明年程相就能见到他。”

  程相听着也乐了:“看来你这弟子学问做的不错了?”

  李况谦逊了一句:“尚可。”

  差不多得了,皇上心道。

  他看着李况这么炫耀自家弟子,实在是觉得牙酸。不就是一个徒弟吗?又不是亲生的,这亲生的还在京城读书呢,也没见李况稀罕成这样啊。皇上可不想再继续说这个素未蒙面的小弟子的事情, 转头就让李况这个当师父的给他解释一下, 这新式制盐法究竟是新在何处。

  李况虽记着皇上摆了自己一道,但是对方好歹是皇帝,多多少少还是要给些面子的。于是李况提起耐心,开始给三人解释起来。

  盐场如今已经改好了,各种制盐的办法也优化了不少,各中遵循的步骤还是顾准之前教的那些,但是这些工匠琢磨了这些日子,已经简化了不少程序, 得到盐的纯度也比之前提了一些。

  这口感也较之片提高了不少。

  李况说完之后,又提起了产量:“如今盐场才刚改完,工匠们对流程也不是十分的熟练。可即便如此,上月的产量也抵得上原先四个月的产盐量了。若大梁境内所有的盐场都换了这种制盐的方式,假以时日,大梁便再不会缺盐了。”

  皇上听着也很是心动。

  只是他还没有心动多久,李况便又挖了一个坑等着他:“这盐竟然不缺了,那这盐价自然也该降下来了,圣下您说是不是?”

  “……”好家伙,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皇上闭了嘴,有些埋怨的看着对方,说得好好的,怎么突然提起了这个?

  李况却坚持地回以之目光。

  之前他也向圣上提过单独开辟一个官署,专门监管盐价,甚至一连上书三四次。可也不知圣上到底是怎么想的?竟一次也没有给他回复。

  如今人就在这里,李况自然要给自己讨一个说法。

  “圣上不同意另立官署监管盐价,那索性就放开了吧,直接把官盐的价格降下来好了,如此才能让民间百姓人人都能吃得到盐。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一任皇帝能够做到如此地步,若圣上当真做到了,必定能名垂千史了。”

  皇上可不戴这顶高帽:“大可不必,朕从来都是个老实人,不讲究这些虚名。”

  李况听着也是冷冷的一笑,不讲虚名?这话说出来只怕连圣上自己都不信了。

  太子也出来替李况说话:“父皇,儿臣也觉得李大人说的不无道理。”

  “你就别出来瞎掺合了。”皇上嫌弃道。

  太子默然。

  好在他已经习惯了不被重视,这么一两句话实在打击不到他。

  因为有李况这个硬茬子在这里头,皇上敢不搭理太子,却不敢不搭理他。这要是把他晾在一边不搭理,回头这盐场什么时候倒闭了他都不知道。

  于是皇上只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朕知道爱卿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只是这变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得徐徐图之,你一下子变得太快,回头被当做众矢之的、被骂的一无是处的可是朕呐。再说了,变得太快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那一成不变也成了好事了?”

  “你怎么就是说不通呢?”圣上叹息,为了李况的直肠子。

  李况这人年轻的时候就倔,很有自己的想法,从不随波逐流。曾经皇上也觉得他这性子挺好的,独一无二,可这么多年过去,他还是依旧的独一无二,这就让人觉得有些头疼了。不管是盐还是铁,这里头的利润都是每年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若是一下子把这些全都砍了,那百姓自然是乐呵了,可朝廷却惨了,要不了多久便会乱套。

  “本以为你到了盐官县会稍稍反省一些,如今看来,还不如让你待在京城。”

  起码他在京城的时候,他没想过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李况回话也自带三分冷气:“我来此处还不是遭了奸人所害?”

  说什么让他反省,实则不过就是保护幕后之人罢了。

  皇上被说的老脸一红。

  想到自家老二与李况的那些破事儿,他也没脸在说什么了。

  毕竟没理,皇上最后还是答应,等明年一定会降低盐价。

  天子一言,驷马难追。这话李况姑且就信了。

  闲谈了两句之后,李况仍指挥工匠干活,沈元景却被叫到了他父皇跟前。

  皇上也不知该对他说什么,只是父子之间这么不说话似乎也不好,于是皇上问他:“你在盐官县呆着如何了?”

  “还不错。”沈元景道。

  心里虽不得京城繁华,但却多了几份真实的市井气息,他所遇见的人也都善良客气,待他极好。沈元景自从来到了这边之后,才知道自己是个真真切切的平常人。太子对他来说只是个虚衔,只不过听着好听,实则没有多少的用处。但他在这边吃过的教训、学到的道理却完全是他自己的,且终身受益。

  所以才有了这一句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