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男二的科举之路第162节(1 / 2)





  沈元彻听说了顾准的婚事更是闹腾,特意挑了一个傍晚,敲响了顾准府上的门。

  他是来打听消息的,想深挖一番,看顾准跟他那位堂姐究竟有没有私情。这要是有的话……那可真不得了!

  沈元彻估摸着应当是有一些。不过等他问起来的时候却就差点没被顾准给扫地出门。

  沈元彻一边躲一边叫唤:“你这么急着赶我出去,怕不是恼羞成怒了吧?”

  “闭上你的嘴吧,整日看热闹不嫌事大,真是不折腾出一点事情来都闲不住。”顾准白了他一眼,真不知道这些话他是怎么说出口的,难不成在王府里被揍得少了?

  沈元彻理直气壮:“我哪里说错了?你们要是没点事儿的话,皇伯父怎么会突然下这道圣旨?别人不知道我还能不知道吗,我那个堂姐根本就不是一般人,她要是有嫁人的念头,老早就定下来了,皇祖母前两年一直在替她筹算着,可惜挑来挑却从来没见她同意过。怎么到你这儿所有的问题竟都迎刃而解了?快说!你们是不是之前就认识!”

  顾准送了他一个“滚”字,并且直接把人给轰走了。

  再不走,更不着调的话都能说的出来。不是顾准不想解释,而是解释这种东西对上沈元彻压根没用,你越搭理他,他闹腾得越厉害。

  婚事定下来之后,顾准便更是一门心思写书了。

  之前出的那册游记依旧买得火热,顾准已经从中捞了好大一笔钱。光靠这笔钱来办婚事肯定也是够的,但是送出去的聘礼兴许不大好看。

  顾准知道太后看重未婚妻,兼之未婚妻出身不低,嫁妆自然丰厚。若是他们家给的聘礼稍次,多半会被人指指点点。他被笑话倒是没什么,就怕影响了家里人。

  是以,顾准还是老老实实赚钱去了。

  那本游记他暂且没有思路,于是洋洋洒洒写了一本新的。顶着之前的名号往书局里一放,立马被一扫而空,后面甚至有些供不应求了。

  经此一战,顾准的笔名打得更是响亮。

  沈元彻对此没什么感觉,但是他们家书局的掌柜但凡见了顾准就恨不得把他给供到佛龛上。

  这么能赚钱的财神,他辈子都没见过几个。倘若顾准不是当官儿的,他都想让顾准辞了别的事儿专门来写书了!

  也是近来朝中确实没什么事,顾准才能如此悠闲。

  他也不是一直写书,偶尔想起来还会给沈令仪寄些东西。毕竟是要过一辈子的人,顾准也不想待成亲的时候两个人还过分的陌生。

  作为他们俩互相送东西的工具,沈元彻送一次酸一次。

  “咱俩认识这么久了,都没见你送我什么东西!”沈元彻承认,他嫉妒了,嫉妒得直冒酸水。还有,为什么他的未婚妻不会给他送东西,“就我一个人什么都没有。”

  顾准冷笑不止:“行,下回给长乐买点心的时候也给你捎一份。”

  沈元彻:“……”

  原本他已经沦落到只能跟小孩儿玩了吗。

  沈元彻觉得顾准敷衍极了,伤心得接过顾准手上的画,等进宫的时候碰到了沈令仪赶紧扔给她。

  撂下东西正准备走,然而下一刻他便被人叫住了:

  “等等——”

  沈元彻心不甘情不愿地转回了身,凶巴巴地问:“又要做什么?”

  沈令仪取出亲手织好的挂坠,递给沈元彻:“一事不烦二主,还得劳烦你把这个交给他。”

  “你不能自己给?”

  沈令仪定定地望着他。

  沈元彻忽然就泄了气。他对着挂坠看了半天,终究还是气呼呼地拿了过来,转身就走。

  一边走一边服气,凭什么顾准能跟他的未婚妻如此腻歪,他的未婚妻却从来没管过他的死活呢?

  沈元彻回府之后还对此表示了不满。

  秦王妃只当是听到了一个笑话:“你从未问过她一句,还指望着人家能对你倾心,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我没问过吗?”

  秦王妃不咸不淡地道: “你不仅没问过从前,还想着退婚呢。”

  沈元彻呆住了,难不成还是他的错了?仔细想想他好像确实对自己的未婚妻没有什么印象。甚至好些时候压根都记不得自己还有过一桩婚约。

  可他不开口,难道自己那未婚妻就不能主动点吗?真是一点都不上道。

  沈元彻抹不开面子主动讨好人,又不能尥蹶子不给顾准他们递东西,所以每递一次就心酸一次。

  好在,他这倒霉的日子终于算是到头了。

  半年熬下来,顾准跟沈令仪的婚期也到了。

  第195章 大婚  顾准成亲啦!

  顾准的婚事光是筹备就比别人高了几分规格, 这不仅仅体现在酒席上,也体现在顾准请的宾客中间。

  其实这里头多是顾准不相熟的,他原本也没想请这么多人来, 只是前些日子出门的时候总能遇到各式各样的大臣, 或是只见过一面, 或是只说过一两句话, 都是碰了面便问他要请帖。

  顾准抹不开面子给了一分之后, 主动过来讨要请帖的人变更多了。

  婚礼上的一大半宾客,都是自己主动要来的请帖。

  有些是因为皇上器重他,太子殿下也亲近的;有些则是听说他字写的好, 所以特意拿了一张请帖家去看看,验证一下传闻是否有误。可不论如何, 有这么多人在,婚礼的规模还是被撑起来了。

  婚期将近的时候,齐王从西南边境赶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