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章(2 / 2)

  “娘,我来调馅,你切菜。”

  李氏点头,长生揪住姐姐的衣襟,一双小脏手在红棉袄上印出两只黑爪印。

  “姐姐,我也要干活。”

  “行,你去洗洗手,把酱油和盐给我拿过来。”

  做一小盘餐点,想要尽善尽美并不算很难。可一次做许多份,想要那么出彩简直难如登天。宜悠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家包子一炮而红,自然要多下点功夫。好在她有耐心,拿着小盆,一点点的拌着馅料。

  明明是大锅饭,生生让她花整为零,所有步骤都精工细做。好在有长生这个听姐姐话的孩子,不知疲倦的跑来跑去端盐递酱油,红扑扑的小脸忙得不亦乐乎。

  “二丫看看,皮这样行不?”

  李氏和好了面,宜悠拿筷子搅搅,瞅瞅成色差不多。他们家没银子,所以只能在面皮选料上动手脚。前世她试过,黍子粉和苞米粉成色味道都差不多,不过口感粗细上稍有差别。但是前者比白面还要贵,苞米粉便宜一半还要多。

  适当加点面粉,完全能中和苞米粉过粗的劣势。一开始她就决定,包子用这种两面混合面皮。

  “娘和面是用锅里我烧开的水吧?”

  李氏点头,宜悠放下筷子:“还是娘厉害,这皮做出来的包子肯定好吃。”

  被女儿夸得高兴,李氏干活更有奔头。没过多久沈福祥拔完草回家,也加入进来。他力气大,抻面是一把好手,天完全黑下来之前,一家人终于包好了200个包子。

  宜悠伸个懒腰,听长生凑过来说道:“姐姐,我好累。”

  她也累,不过这还是两辈子第一次这么痛快。擀皮包馅捏紧,一家人聚在一起,劲往一处使。整个下午,她觉得心里格外有着落。

  “我们去洗脸,该睡了。”

  姐弟俩出去,李氏和沈福祥将包子放在离灶台近的地方。擦擦汗感慨道:“二丫是真长大了,我一下觉得心里松快许多。”

  沈福祥站在那,半响嗓子眼挤出四个字:“委屈你了。”

  李氏鼻子一酸:“我没事,只是明天咱们卖包子的事,怕是不顺遂。”

  “有我呢。”

  宜悠进来拿汗巾,刚好听到爹娘说话。明天不顺,这又有什么说头?慢慢往外走着,她刚好看到篱笆墙外,长生在与一个半大孩子说话。

  “你们家的包子,肯定没程家的好吃。”

  清脆的童声提醒了她,程家两字让她一下明白过来。邻村也有户人家卖包子,他们常年做这买卖。那户人家,正是程氏的弟弟。

  重生后恍如隔世,她竟然把这事给忘了。如娘所言,明天新开张怕是不会太顺利。

  **

  尽管顾虑重重,但宜悠还是有信心。她做出的包子,肯定比程家的要好吃。再说都费工费料包了出来,总不能因为一个程氏半途而废。

  天还没亮,沈福祥起来劈柴,李氏烧火。过了大半夜,原先宜悠拳头大的包子膨胀起来,变得跟沈福海拳头差不多大。

  大锅是现成的,昨天他们拒绝医药银子后,周屠夫将他家空闲的蒸笼送了过来,勉勉强强凑齐了。热气上来,传出诱人的香味,宜悠亲自控制着火候。

  香味越来越盛,月亮逐渐下落,第一笼包子马上出锅。

  “四弟和四弟妹一大早就包包子,是不是有什么喜事。”

  人未到声先到,程氏站在篱笆墙外,一块来的还有沈福海。宜悠本以为,他们会在别处动手脚,没曾想两人就这么大喇喇的直接过来。

  看来他们家以前脾气太好,这俩人都敢明着骑到他们头上。

  宜悠拉住长生,继续看火。爹娘都在边上,她一个闺女贸然说话,只会落人话柄。以程氏的精明程度,指不定会弄出什么幺蛾子。她可不想整个云林村都传:沈四家那个闺女少条失教多嘴多舌,沈四两口子由着闺女闹,一大家子都是不懂事的泼皮无赖。

  “二哥和二嫂怎么这时候来了?”

  李氏脸上挂着温婉的笑容,特意瞅了眼挂在天上的月亮。意思很明显:大半夜的,你俩来我家串门,是想偷鸡摸狗还是有别的不良居心。

  程氏心下一紧,无端想起前几年娘家嫂子说过的那几句话:我瞧着李家大娘子,就你那四弟媳妇不是个简单的。别人都当她面团似的好欺负,但我总觉得李家就她心眼多。

  当时她没往心里去,这些年四弟和李氏可不就是面团。就连他们那大闺女,也被她轻松捏在手里。可自从昨天后,她才知道自己错的多离谱。现在再看面前的四弟妹,怎么瞅怎么邪门。

  沈家全族就数四丫长得最出挑,一旦老四家日子好起来,可就不好拿捏了。不管是为了弟弟,还是为了他,老四家这包子生意都不能开张。

  “这不闻到香味过来了,老四,你这包子可算帮了你二哥大忙。为了族学那事,他东奔西跑,今天正好想请村里耄老们来商量,我们正愁招待什么好,你包子就来了。当家的我说怎么着,老四一家一心为族里,没等你吩咐,就主动出力。”

  宜悠气笑了,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程氏这睁眼说瞎话的本事,她就是再重活两辈子,也拍马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