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明国师第317节(2 / 2)


  “朱子曰:天下之理一也,岂容有二。”

  “便是说,一其实就是二,无极与太极相伴相生,无极、太极难道能够两分吗?根源上,不会再有一个根源,初始中,不会再有一个初始。”

  “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无极太极本为一体,此为正解。”

  行家一开口,就知有没有。

  国子监的监生和教师们,闻言纷纷颔首。

  这便是说,程朱理学里,朱熹认为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根,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为空寂,而不能为万化之根。

  无极并非为太极之上一物,无极与太极实则为一。

  而这个“一”,同时也是“二”。

  以无极言之,是防止将太极视作形而下者,以太极言之,是防止将无极视作在万物之外别为一物。

  直到这里,姜星火的辩经,还是走的程朱理学正路。

  然而姜星火接下来的话语,几乎瞬间燃炸了整个现场。

  “一生二既然已解,何谓二生三?”

  “《太极图说》云:自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阴与阳,便是二,阴与阳如何生三?”

  “动静也,运动也。”

  “万事万物,都有阴阳,相互运动,方可生三。”

  “何谓阴阳?”

  “我之所解——矛盾也!”

  “这便是说,万事万物,都有太极,都有阴阳,都有矛盾。”

  “矛盾者,事物之本源也,变化之关隘也,人世间若无矛盾,则不存在世间万物,若无运动变化,则无发展,无发展,何谈二生三?二不得生三,如何复生万物?”

  姜星火顾盼自然,道。

  “今夜,我便授伱们矛盾之法,以解二如何生三,以解为何数百年来,无人能穷得太极,更进一步!”

  第299章 发聩

  “矛盾之法,可解太极阴阳,可探究天理真相,可明世间万物发展之规律。”

  “然矛盾者,却非只有矛与盾两面。”

  “需知其然,解其道,方能调和阴与阳,以致中庸。”

  姜星火的声音轻柔而温和。

  他的每一句话语,似乎都融入了某种玄妙深邃的意境。

  令在场所有人的思维,仿佛都跟随着他的声音而跳跃。

  这是从来都没有人探索过的方向,数百年来,无数代理学宗师前赴后继,试图探索出“天理”究竟是什么,但最后,却都纷纷止步于“气生太极,太极与无极合一”。

  换句话说,他们只做到了“一生二”,并且能确认“三生万物”,但是中间论证“二生三”,也就是太极如何在万事万物上运动,让这个世界充满了天理,无法论证出来。

  这是程朱理学的终极难题。

  没有人会想到,今晚,他们将从这位年轻的国师口中,得到这个终极问题的答案。

  而在此之前,这位国师,还是他们口诛笔伐,势要叩阙除掉的“奸臣”!

  而且,在柳树下沉思的凤雏大人,隐约感觉到,国师的目的,似乎并不仅仅是解开这个程朱理学的终极难题,而是有着某些更深层次的含义。

  但这个更深层次的含义,他还暂时想不透。

  宋礼看向太平街上。

  直至,姜星火将这关于阴阳和矛盾、动静与运动的一番话彻底阐述完毕。

  整条太平街上,已经陷入了死寂般的安宁。

  唯独,一阵风吹拂过来,卷起一阵凉意,才让他们从那种奇特的状态醒转过来。

  他们是读书人,也是年轻人,谁的心里,没有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呢?

  须知道,正是因为血未凉,才会有今日聚众叩阙啊!

  此时,此刻。

  稍有理学认知,稍有学术进取心,稍有对宇宙至理探索之志的学生们,都不可能对这样当众听到终极问题得到解决而无动于衷的。

  毕竟,在这个年代,理学就是很多读书人的一切。

  理学的根深蒂固,不仅仅在于它只是科举的敲门砖。

  更重要的是,它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乃至整个“世界”的运行规则。

  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理学。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