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8节(2 / 2)


  接下来,薛盈取了一根猪棒骨,焯水去除血沫后,加入葱姜小火熬煮,半个时辰后,放入浸泡好的料包,加入适量的盐,再炖煮小半个时辰,这道四君子汤就做好了。

  薛盈怕李嘉不爱吃药膳,特地从灶下的白瓷坛里取了一只昨天刚刚做好的香糟鸡。

  香糟鸡的做法并不复杂。整鸡洗净去除内脏后,加入黄酒、盐、葱段和姜片上笼屉蒸制半个时辰,直到鸡肉酥软。然后起锅烧火,加入清鸡汤,盐煮沸晾凉,再加入适量黄酒、香糟搅拌均匀。将蒸好的鸡切块整齐码入瓷坛中,盖上纱布,将搅拌好的香糟摊在瓷坛中的纱布上,糟约二个时辰,揭去纱布和糟渣,便可以食用了。

  酒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能去油脂入醇香,增添食物的鲜美,所以在坊间甚为流行。那盘香糟鸡刚一上桌,香味便将众人吸引,清清爽爽的一只鸡,看上去貌不惊人,却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李嘉迫不及待夹了一块鸡肉品尝,鸡肉经过酒糟的淬炼,皮弹肉嫩,回味绵长。因为糟制时间得当,糟味不会过于强烈,也不会浮于表面。莹润细腻的鸡皮,包裹着鲜爽入味的鸡肉,既有咀嚼的乐趣,又有软烂的适口,李嘉只觉得齿颊留香,越吃越过瘾。

  香糟鸡很适合搭配米饭,鸡肉的咸鲜与稻米的清香独立成篇又相得益彰,几块鸡肉,半碗米饭下肚,李嘉觉得格外满足,忍不住还想吃半碗。

  太夫人年纪大了,对糟货的兴趣一般,倒是格外钟爱手边这碗四君子汤。与平常吃到的药膳不同,这碗汤虽然药味很明显,却不至于掩盖了食材本身的味道,入口有猪骨汤的醇厚鲜甜,亦有药材的温润滋补,太夫人觉得肠胃很熨帖。大约君子之道,便如这碗汤一般温暖醇厚吧。

  吃完了美味滋养的晚饭,太夫人看薛盈真是越看越顺眼,她心里愉快的盘算:薛盈明天春天嫁入门,若老天庇佑,也许等到后年开春,自己就可以抱上孙子或孙女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太夫人:还好还好,我以为自己这个不开窍的儿子要打一辈子光棍呢。

  第78章

  第二天晚上, 瓠羹店快要打烊的时候,李维匆匆赶过来了。

  他这来得也太频繁了,怪不得连太夫人也觉察到了, 薛盈脸一红问:“你不是说积压了很多公务要处理吗?怎么又来了?”

  李维笑了:“赶着处理完就过来了, 腿长在我身上, 谁还能拦着我不成?”

  沈瑶和张青看到这种情形, 相视一笑, 找了个借口走了出去。

  薛盈小声嘟囔道:“你也是的,太夫人要来也不提前给我打个招呼,我什么都没准备, 真是吓了一跳。”

  李维只是笑而不答, 薛盈继续抱怨道:“你不知道,昨日太夫人来的时候,有食客事先定了酒席,我刚刚张罗了一桌菜,浑身上下都是烟熏火燎的味道, 蓬头垢面的, 太夫人一定觉得我很邋遢吧。”

  她这一副小儿女情态,李维只觉得可怜又可爱, 话音还未落,便一把将她拉入怀中, 低头吻了下来。她貌似刚刚尝了桂花蜜,唇舌之间桂花香气令他沉迷,他感觉到怀中的人一开始还有些抗拒, 随后便松弛下来,反手轻轻将他拥住。他好不容易才克制住自己的冲动,在她耳边低声道:“谁说你邋遢, 你纵使蓬头垢面,也比那些庸俗脂粉强百倍。”

  薛盈忍不住失笑,轻轻推开李维道:“你这是从那里学来的油嘴滑舌,根本就不像你平常的做派嘛。”

  谁知他的神色异常认真,沉声问:“阿盈,嫁给我好不好? 母亲昨天回去后很是欢喜,对你也很满意,催着我赶紧将你娶进门呢。”

  薛盈犹豫片刻道:“我当然愿意嫁给你。可是眼下我翁翁的死因未明,实在不是议亲的好时机。”

  李维轻笑道:“有你前边这句话就够了,可不许反悔。”薛盈面色又红起来,瞪了他一眼问道:“那我翁翁的事呢?”

  李维换了正容道:“你放心,令祖之事已经安排好了,后日便可开棺验尸,我定会查明死因,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灵。”

  薛盈随即道:“我跟你一起去。”

  李维看向薛盈的目光有些担忧,迟疑片刻道:“开棺验尸现场过于酷烈,你还是不要去了,检验的结果我会及时告诉你的。”

  薛盈愣了一下,随即决然道:“我要去的,眼下我是我翁翁的唯一亲人了,开棺时不在现场,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李维叹了口气:“好吧,不过你千万不要勉强。”他见薛盈神色颇有些郁郁,换了个轻松的话题问:“你今日做了桂花蜜了吗?怎么身上这么香。”

  薛盈脸一红,低声道:“大概是刚才做了桂浆的缘故。”

  李维很是好奇:“桂浆?是前朝刘禹锡在《传信方》中记载的那一款吗?”

  薛盈笑了:“正是呢,我刚刚做好一坛。你等我取来给你尝尝。”

  桂浆的做法并不难。官桂刮去表面的粗皮,掰成小块,捣碎,磨成桂花末。取适量白蜜备用。

  再取山泉水煎熟,待冷却后,倒入瓷坛,再加入桂花末和白蜜,连续搅转二百余下使其均匀,在坛口封上一层油纸和七层绵纸,用麻绳捆好,放至阴凉处,每日抽去一层纸,七日后便可开坛去除杂质,便可以品尝了。

  薛盈喝饮子习惯配上一碟点心。那就做一份糯米金团吧。

  取适量糯米和粳米按五比一的比例混合磨成粉末,兑上热水反复搅拌均匀后,反复揉搓令米粉柔韧,然后上笼屉蒸熟。将米粉分成小团,团内包入红豆沙。薛盈取来自己制作糕点用的木模子,印着“福、禄、寿”等吉祥字样,将米饼放入其中轻轻一按,倒出来就成了圆圆的带有字纹的金团胚子。

  制作糯米金团必不可少的一样食材是松花粉。松树花长在松枝的末梢,采集花蕊中的粉十分不易,薛盈还在托熟人才买到了一点点。她将金团胚子在松花粉中滚了滚,金团表面当即变得金灿灿的,看上去十分诱人。

  当点心和饮子端上食案时,那盏如琥珀般清澈透亮的桂浆首先吸引了李维的目光。薛盈在桂浆中加入了一些碎冰,一口饮下甘爽冰凉,气香味美,让人仿佛置身于秋日的江南,桂花开得正盛,衣袖之间皆萦绕着馥郁的甜香。

  李维又拿了一个糯米金团品尝,团子的表面丝滑,趁热咬一口,香糯甜软,满口都是松树的清香,细细咀嚼,似有一种特别的甘甜。李维平日不爱吃甜食,总觉得太腻口,可薛盈做的糯米金团糖放得刚刚好,配上清爽的松花粉,吃起来一点也不甜腻。不知不觉间,李维就把手中的糯米金团吃完了。

  张绍的墓地位于洛阳北郊的北邙山,因此地风水绝佳,自西周以来,多有帝王将相身葬与此,国朝石守信、邵雍等名臣,亡故后亦是葬于北邙山的。

  李维和薛盈带着一众随从,后日一早便动身前往洛阳,已是早春时节,北邙山上的青草又重新长出,纵使这里人烟稀少,倒不觉得十分荒凉。只是一到山脚下,薛盈便沉默了。

  李维一直注意薛盈的脸色,也默契地保持沉默,半响才听她喃喃道:“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人生朝露,去日苦多,可怜我翁翁已经故去快二十年了。”

  李维低声安慰道:“我们本无意打扰令祖的安眠。实在是因为有冤情未明,不得已而为之。”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来到半山腰的张氏墓地,李维搀扶着薛盈走下马车,她在张绍的墓碑郑重行了跪拜之礼,又酹了一杯酒,低声道:“孙女不孝,惊扰翁翁长眠。翁翁若在天有灵,还请明示冤情。孙女即使粉身脆骨,亦要给翁翁讨个公道。”

  停了一会儿,薛盈转过身来沉声对李维道:“好了,现在可以开棺了。”

  李维向一旁的一众衙役使了眼色,他们便拿起铲子开始挖坟上的旧土,春天的风有些大,带着尘土飞扬过来,也许是迷了眼,薛盈的眼圈红了。

  这一段时间对于薛盈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直至杉木棺被启开,她看见张绍的尸身已经全部腐化,只余下一副白骨,她再也忍耐不住,泪水潸然而下。

  李维缓缓走上前,用力握住了她颤抖的手,高大的身影挡住了她的目光,柔声道:“别看了,有情况我会随时告诉你的。”

  他的手掌干燥而温暖,有令人安心的力量,慢慢的,她的双手终于没那么抖了,沉声道:“我知道,翁翁若是真的死于非命,他一定会告知我的。”

  仵作验尸有自己的一套流程。今日李维请来的仵作名唤刘春,年纪大约五十余岁,经验十分丰富。他细细查看了张绍的尸骨,皱眉道:“参政,张学士的尸骨并没有伤痕或凹陷,似乎可以排除格杀致死的可能。”

  李维沉声问:“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服毒致死呢?”

  刘春笃定道:“按《洗冤录》中记载:死者生前中毒,而遍身做青黑,多日皮肉尚有,亦作黑色。若经久,皮肉腐烂见骨,其骨亦渗黑色。可如今张学士尸骨洁白,应该不是中毒身亡。”